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2013-04-29詹小红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糖果小伙伴公式

詹小红

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课堂提问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提问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提问

数学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灵活运用知识。有时,教师一个恰当的提问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点。因此,教师的提问应经过精心设计,做到环环相扣、逐层递进,使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把函数知识点与图像知识点联系起来。如在讲解“求y=ax2+c与y=ax2(a≠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道题时,教师可提出三个问题:①y=ax2+c与y=ax2的函数图像怎么做?②为什么a≠0,如果a=0会怎么样?③做y=ax2+c与y=ax2(a≠0)的图像,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是怎么样的?a的正负值对图像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三个递进式的提问,达到了逐层深入理解的目的。

二、注重提问的趣味性和提问情境

教师应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出发,提出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会也随之提高。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从一个问题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

如在讲解正数、负数这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你有10颗糖果,你的小伙伴有5颗糖果,那么你比你的小伙伴多多少颗糖果?用公式怎么表达?”面对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一定会脱口而出:“10-5=5。”然后,教师再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你的小伙伴比你少多少颗糖果呢?用公式怎么表达?”学生也可以很快说出答案:“少5颗。”但他们不知道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表示“少5颗”。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正数和负数这两个概念: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用“+”表示;比0小的数,就叫做负数,用“-”表示。因此,“少5颗”就可以表示成“-5”。

三、掌握好提问的“度”

提问的“度”主要是指所提问题的数量和深浅,所提的问题不能过多、过杂,也不能过深、过浅,要掌握好问题的深浅度。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要经过深思熟虑,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深浅不一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如在学习几何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列出公式a2+b2=c2,然后列举具体试题:“如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的3条边,其中,c为斜边,a=3,b=4,求证c+h>a+b。”教师可以先问:“如何求出c值?”学生就会根据黑板上列出的公式立即算出c值。然后,教师又问:“h值与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进而会联想到面积公式“a·b=c·h”,从而算出h值。最后,教师又问:“怎么求证c+h>a+b?”促使学生联系数学知识点展开解题。这三个提问具有一定的层次感,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根据现有的公式,直接算出c值;第二个提问的难度稍大,要联系三角形面积这个知识点,学生用面积公式可算出h值;第三个提问具有一定的跨越性,学生需要结合平方公式和不等式两个知识点,难度加大。这三个问题的设计,针对认知水平不一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设计提问时,教师需精心设计问题,注重知识的连贯性,重视提问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好问题的深度,兼顾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董团中学)

猜你喜欢

糖果小伙伴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我和我的小伙伴
我的小伙伴
观察:糖果找不同
“小伙伴”等十七则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