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入语要为学生学习导航

2013-04-29纪小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导航语文学生

纪小华

摘要:导入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很多教师不能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设计导入语。导入语要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合理的导入语设计,不宜繁杂和喧宾夺主,要彰显课堂教学活动的主题,要与课堂教学浑然天成。

关键词:语文 导入语 学生 导航

导入语与演讲的开场白相似,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常常是一段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学生刚接触一门新学科、开始新阶段的学习,学习新的一课甚至教学转入一个新问题的讲解,都可以使用导入语。美国耶鲁大学公开课视频中桑卡尔教授物理课的那段开场白,就是为即将开始的课程学习设计的导入语,轻松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爱上物理。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启迪,催人奋进。”特级教师于漪也把导入语比作“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好的导入,可在课堂刚开始的短短几分钟内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为课堂起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感情定调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该怎么合理设计导入语,大有文章,值得广大教师深思。

在上公开课《春》时,对导入语的修改引发了我的深思。

我之前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春,是个美丽的季节。一个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人在词中写道:“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这篇《春》所描绘的美丽图景。

我自认为以这样一首写春的词作为导入语,既渲染了气氛,又颇有意境。不料被人一语点醒:“你这个导入语放在任何一篇写春的文章中皆可,有何独特?与你上课的主题有何关联?”我的心猛然一惊:是的,我的确曾经用过这个导入语。那是在两年前的校级公开课“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中用的导入语,这次想反正都是上关于春的课文,就直接拿来用了。未曾想到,导入语不仅仅只是导入,更应该直指主题,为课堂内容定旨。

再三思考后,我舍弃了华丽的词语,把导入语修改成:提到春天,大家会想到些什么?是的,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是个美丽的季节。春天历来是文人笔下的宠儿,中国文化宝库里关于春的诗词和文章数不胜数。那么,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春》有什么独特之处,让它成为经久不衰的名篇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吧。

这样一来,导入语直指“独特”,明确了指向性,除了关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几幅美丽的图景,指明学生更应关注朱自清内心对春的独特感受,体味他是如何细致地观察、细腻地抒写。因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必须首先教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进而‘以心契心,与之交流对话,加入情感意义更丰富、更深刻、更美妙的审美再创造过程”。这样的导入语才能为教学指明思维的方向,为教学内容定下主旨。

在《春》里,作者用充满诗意又清新自然的语言,赞美了充满生机的春天,适合学生在诵读中欣赏,在声音里感受。因此,我也采用诵读法,力求让学生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所以,在引导“盼春”这部分朗读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请大家告诉我,严严实实捂了一个冬天,你们想不想脱下厚重的冬衣,与自然亲近一下?看了一个冬天灰暗的颜色,你们的眼睛想不想寻找鲜亮的色彩?忍受了一个冬天凌厉的寒风,你们想不想接受春风温暖的轻拂?当冬天挪着慢腾腾的脚步蹒跚而去,似乎隐约就要看到春的影子了,你们是不是急切地渴望春天呢?

这个导语不仅立刻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而且和后面的朗读教学衔接自然,看起来了无痕迹。设计有痕,生成无痕,这也成了这节课的亮点之一。“你要让学生感受得更真切,能够自己读出感情和兴味,才能懂得为什么喜欢它。”好的导入语是一座桥梁,通向学生的心灵。

对于《春》这样的篇目,教师仅仅浮光掠影地告诉学生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美丽的图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从已知(春天是美丽的)中找到未知(朱自清对春的感受),从熟知的经验(春天是美丽的)挖掘出陌生的体会(朱自清对春的感受)。第一次设计的导入语没有涉及这个层面,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感知上,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但散文教学就是要从作者描绘的物景中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感受,进而衍生出读者的自我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力图唤起学生的“自我”感受:你看,朱自清是这样打开身心去感受春天的,请你也打开身心去感受一下吧。这个导入语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的物、景及作者的个性是一致的。

导入语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关系是如此密切,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一些现状。如今,有关导入语设计的方法有很多,如设疑式导入法、趣味式导入法、情感渲染法、媒体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不一而足。这原本是件好事,说明导入语的作用已得到足够的重视,但这些五花八门的导入语能锦上添花吗?教师不能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设计导入语,这是当下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

有的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时,介绍了《资治通鉴》及作者的相关资料,又播放了一段《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作为讲授新课的导入。这段视频与授课者要表达的劝人学习的主旨没有必要的关联,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没有导向性的作用,纯粹只是为了增加趣味性,不仅于课无补,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有的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片面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却忽略了导入语的实用性。

有的教师用动画片《花木兰》作为《木兰诗》的导入,许多听课者都表示了深深的担忧——教师无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也不能赏析人物形象和汲取中华优秀经典的精髓,呈现出来的只是热热闹闹的花架子,既占用时间,又扰乱视听。先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语文教学来说未必是件好事。随着现代科技走入课堂,在导入语的设计中,大量的视听型教具,如影片、录像、FLASH动画等被使用,视听结合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投入到教学中去,虽然有时能增强教学效果,但如果滥用,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对语言形式加以体会、把握,反而会本末倒置。因此,现代化的设备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用到点上,用得恰到好处,用得了无痕迹。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课堂的魅力就在于教师预设的“有痕”与课堂生成的“无痕”的完美结合,“行之所当行,止其所不可不止,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精彩的导入语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言有尽而意无穷,为教学增色,为内容添彩。如果新课伊始,教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当中,这就是最成功的导入。

综上所述,我认为,导入语要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导入语的设计,一是不宜过分繁杂和喧宾夺主;二是要彰显教学活动的主题,明确指向性,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三是与课堂教学浑然天成,做到设计有痕,生成无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7.

[2]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

猜你喜欢

导航语文学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快速检索功能于GPS地图导航的运用
为现代农业“导航”
学生写话
基于激光导航路径识别的电力巡检智能机器人设计
学生写的话
智能手机菜谱软件的设计
聪明的学生等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