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层医院糖尿病病人存在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3-04-29周毓娟杨锦忠覃晓萍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糖尿病对策

周毓娟 杨锦忠 覃晓萍

【摘要】 目的 探讨基础医院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对策。方法 选取我县基层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均通过观察法、谈话法、SAS量表以及SDS量表等方法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焦虑和恐惧,占83.75%,其次是悲观、失望占65.0%,自责自疚占40.0%,厌世、抗拒治疗占15.0%,满不在乎、不以为然占13.75%。结论 基层医院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以焦虑、恐惧等为主各种心理问题,应积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护理,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预后。

【关键词】 基础医院;糖尿病;心理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16-0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并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年龄呈不断下降趋势,目前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在9.7%。患者的病程漫长,不能根治,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疾病的困扰,而且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生活条件等诸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原因,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本文就基层医院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并探讨相应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县基层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在18-82岁之间,平均年龄53.2岁。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22例,2型糖尿病患者58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文化28例,初中以上文化5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病程最长的为36年。

1.2 方法 主要采用观察法、交谈法以及向家属询问的方法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并利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2 结 果

80例患者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焦虑和恐惧,有67例,占83.75%,其次存在悲观、失望消极情绪的患者有52例,占65.0%,存在自责自疚心理的患者有32例,占40.05%,存在厌世、抗拒治疗心理的患者有12例,占15.0%,存在满不在乎、不以为然心理的患者有11例,占13.75%。

3 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3.1 焦虑、恐惧心理

3.1.1 原因 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并且长期的血糖波动和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恐惧,使一半以上的患者表现出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其次大多数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准确,且对各种治疗一知半解,尤其是对胰岛素的应用,担心会发生胰岛素的依赖症,甚至把胰岛素等同于毒品,担心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会对胰岛素产生终生依赖。

3.1.2 对策 首先加强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普及,什么是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等,同时应重点介绍糖尿病的治疗控制的要求,每天饮食的计算方法、营养物质如何搭配以及一日三餐如何分配等。对担心胰岛素会成瘾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合理应用胰岛素可以保护和恢复胰岛细胞功能,对初发患者及早的应用胰岛素可强化治疗,利于恢复胰岛素的功能。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应用胰岛素是安全的,且非常方便,并教会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同时教会患者识别低血糖的能力和技巧。

3.2 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

3.2.1 原因 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确诊,且患者得知可能会终身依赖药物治疗,加之需要终身的饮食控制,因而容易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同时病情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更是由于反复的长期治疗,病情较重且又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同时由于长期的治疗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失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出现了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

3.2.2 对策 护理人员在进行宣教时应用亲切、诚恳的语言,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真正的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还可向患者介绍国家对待特种病治疗的优惠政策,以减轻他们对治疗费用的顾虑,同时可让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看到治疗的前景,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自责、自疚心理

3.3.1 原因 此类心理多见于中老年且病程较长的患者,首先常年的治疗需要大量的金钱,对家庭感到自责、自疚,同时有的患者看到子女也得糖尿病,认为是自己的遗传因素,因此对子女产生自责、自疚的心理。

3.3.2 对策 针对此类患者应争取家人的配合,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为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感到护理人员和家人的关怀、体贴,同时让患者相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疾病是可以控制和改善的,并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自责内疚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

3.4 厌世、抗拒治疗的患者

3.4.1 原因 此类患者主要是病情较长、并发症较多,且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药物的治疗产生了抗拒的心理,认为无药可医,因而自暴自弃,同时对护理人员也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更甚者放弃治疗,暴饮暴食。

3.4.2 对策 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对有意识拒绝患者给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针对其矛盾心理进行安抚工作,多与患者进行主动沟通,消除患者的心理戒备,向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及治疗的信息,使患者主动接受治疗,提高治疗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3.5 满不在乎,不以为然的心理

3.5.1 原因 此类患者多为症状较轻的患者,且在确诊后不相信检查结果,对此疾病也不重视,认为此病对自己的身体无大碍,同时一些老年患者认为自己快走到生命尽头、因此对疾病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在饮食治疗的配合方面也就毫无顾忌。

3.5.2 对策 对于此类患者应耐心细致的讲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并向患者说明高血糖以及不重视治疗的危害性,可讲解一些已经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疾病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保护性的解释,克服患者心理失衡的状态,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消除满不在乎和不以为然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等.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3-414.

[2] 陈琼.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2):134-135.

[3] 钟美容,胡艳宁,罗之俞,等.糖尿病住院病人护理干预或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66-67.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糖尿病对策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诊错因 知对策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