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埋葬”看国人的土地文化心理

2013-04-29吴晔马亮

国土资源导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封土陵寝神州大地

吴晔 马亮

炎帝黄帝以来,神州大地上留下了多少帝王贵族的陵寝?这些陵寝所占用的国土资源能养活多少人?

生和死,是人生命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两件大事。生是生命的开始,死是生命的终结。中国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出生的时候,光溜溜赤条条来到这世上,什么也没有带来;到死的时候,不管是一贫如洗的叫花子还是家财巨万的达官贵人,什么也带不走。

但这话是从生死哲学的高度说的,现实社会并非如此。不管穷人富人,从那个世界确实什么都没有带过来。但是死时,富人和达官贵人们,从这个世界带走的却很多,尤其是资源!

自古以来,丧葬就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由于活着时对社会财富和自然资源的强大控制权,贵族和富人们特别重视厚葬。什么是“厚葬”?就是说,虽然谁也不知道人死后是个什么境况,有没有另外一个世界,但是总觉得死亡是灵魂的一次出远门,要带足盘缠。

尤其是汉族体现得特别明显,这个有数千年文明文化积淀的民族,在丧葬方面文化意识却曾经是出奇的落后:有史以来就盛行土葬。大家也许可以做个统计: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以来,神州大地上留下了多少帝王贵族的陵寝?这些陵寝所占用的国土资源能养活多少人?至于这些陵寝中陪葬的其他社会财富就更不用说了。

人死了要埋葬,开始于原始社会。但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周代以前还没有坟墓,古书称为“不封不树”,就是说不封土(搞墓冢),不建陵园;殷商时只有祭祀死者的地面建筑(祖庙),并没有封土作为葬地的标志。

大约到了周代,开始有封土出现,并且按照死者的爵位来确定封土的大小。爵位越高,封土越大。大者如山丘,因而那时把一些国君的墓叫作“墓丘”,如赵武灵王的“赵丘”,燕昭王的“燕丘”,等等。后来,一些国君的墓越造越大,大得如同山陵一般,因而又把帝王的坟墓就称为“山”或“陵”。早期的陵冢叫“方上”,就是把封土垒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但顶都是平的,呈覆斗形,故称“方上”。不仅如此,在地面上,陵前还要建造一大堆供死者灵魂起居的“寝殿”以及供子孙祭祀用的“祭殿”等,合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陵寝”。

因为有权,所以放肆。在阳间如此,在阴间也希望能够享受特权。

另外一些人,在阳间活得不如意,就希望到了阴间后能改变命运;活着时可能清苦节省,但是死后埋葬时,却要竭尽所有大肆铺张。这些都是汉人丧葬文化的丑陋之处。

这种丑陋,其实是几千年来领导社会风俗的帝王和达官贵人们制造并使之猖獗延续的。看那些帝王的陵园,每一座建筑规模都庞大。唐太宗的陵园占地三十万亩,周长六十六公里。明清陵园的形制大体相同。明十三陵中,十三座陵共一个陵园,四周围墙达四十公里。那个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其陵就现在发现的那么一角都已经震惊了现代世界:地下不仅有千千万万的陶制卫队军队,据说还建有地下宫殿,设有百官位置,放满珠宝玉器,点着用鱼膏做的蜡烛,装有防备盗墓的弩机,模仿地面上的高山平原,并灌注水银模拟江河大海,顶部画日月星辰……

这种丑陋的丧葬文化,说到底是死人对活人财富和资源的侵夺,是不可原谅的。

猜你喜欢

封土陵寝神州大地
清代盛京三陵总理事务衙门设立时间考辨
近40年清朝陵寝研究述评
欢腾的神州大地
兵团八十三团棉花机械封土
慈湖蒋陵首次清明不开放
纵横神州大地
入唐百济遗民流向与连云港封土石室墓
日本列岛封土石室墓的展开与连云港石室墓
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封土石室墓
筑鼎白山松水普惠神州大地 鼎元独特购打造健康食品电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