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与领导文化素养
2013-04-29李锡炎
李锡炎
【内容提要】 中国道路,来之不易;中国道路,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之路、科学发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领导文化素养的方向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为各级领导者加强领导文化修养指明了方向,而且为领导文化素养的修炼提出了新的任务。把领导文化建设和领导文化素养修炼置入中国道路的历史大坐标中,按照中国道路的方向、目标和要求,加强领导文化建设,提高领导文化素养。
【关键词】 中国道路 领导文化 素养修炼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8-0004-0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题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并响亮地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十八大的重大理论贡献。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道路,来之不易;中国道路,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之路、科学发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为各级领导者加强领导文化修养指明了方向,而且为领导文化素养的修炼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必须把领导文化建设和领导文化素养修炼置入中国道路的历史大坐标中,按照中国道路的方向、目标和要求,加强领导文化建设,提高领导文化素养。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位指向和价值取向,正确把握领导文化修养的政治方向,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
当代中国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独特地开辟了一条非传统、非西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决不依赖于任何外部势力,决不依附于世界大国,决不屈服于世界霸权,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很难做到的;中国不照抄照搬其他国家发展模式,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中国追赶并超越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制度优势;中国对内坚持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中国对外走和平发展道路,绝不复制资本主义国家和前苏联对外霸权、对外扩张、对外侵略的历史。中国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我们应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文明的高度,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方向目标和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走。这就是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也不原地踏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拥有更加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道路自信。唯有如此,才能够战胜前进进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将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新的更高境界。这才是领导文化素养修炼的本质要求和时代价值。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拓展领导文化修养的内容,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表述与此前党的十七大报告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比较,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新内容。我们在加强领导文化素养时,应高度重视并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这一新表述,应按照新的内涵和本质要求,拓展领导文化修养的内容。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永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认识。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凸显了我们党所秉持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十分丰富,对领导文化素养修炼的内容、相关的知识及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面对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领导者的文化修养必须及时跟进,领导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使自己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境界、文化知识、能力水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相符合。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加强领导文化修养,在加强领导文化建设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三个维度界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国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加强领导文化修养,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的高度上,把握好领导文化修养的实践性、长期性,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和共振点。领导文化素养修炼,贵在实践,功在长久修炼,以文化心。领导干部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通过博览群书、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使自己成为“文化人”,善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实践需求为导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不断提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善于汲取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等仁爱思想智慧,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善于汲取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等辩证思想智慧,不断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的思维能力;善于汲取传统文化中“与时偕行”、“革故鼎新”等创新思想智慧,不断提高坚持科学发展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领导干部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领导文化素养的延伸,是领导文化素养由内向外的过渡和转化。这种内在的领导文化素养促使领导者的判断力、亲和力、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加强领导文化素养的修炼,才能切实防范“能力不足的危险”,以卓越的实际能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责任编辑:周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