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中毒抢救中不同途径置胃管洗胃效果比较
2013-04-29郭金华许丽
郭金华 许丽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口置胃管与经鼻置胃管不同途径对患者药物中毒抢救效果。方法 根据就诊时间将95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经鼻置管洗胃;观察组45例,采用经口置胃管洗胃。观察两组置管所需时间、首次插入成功率、胃管堵塞率以及插管洗胃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指标分析经口置胃管洗胃组插管所需时间、插管一次成功、胃管堵塞率、插管所导致并发症均优于经鼻置胃管洗胃组(p<0.01)。结论 患者经口置胃管洗胃可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减轻或避免了经鼻置胃管的诸多并发症,操作安全、快捷,更适用于临床抢救工作。
【关键词】 中毒;经口;经鼻;胃管;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16-02
洗胃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护理措施,目的是清除胃内容物或刺激物,避免毒物吸收[1]患者误食毒物,急需洗胃,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年龄大小选择鼻饲胃管,由鼻腔插入胃部洗胃,因鼻饲管腔小,洗胃中常发生胃管腔被食物碎渣堵塞,造成洗胃不畅。为了提高患者的洗胃速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我院急诊科对3-60岁误服有毒物质患者,采用经口置胃管与经鼻置胃管进行比较,结果经口置胃管进行洗胃效果更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5例,男49例,女46例,年龄3-60岁,有机磷中毒9例,误食伴剧毒灭鼠剂食物73例,其他中毒13例,洗胃时距进食食物时间最短30min,最长6h,平均2h。
1.2 分组方法 根据就诊时间将95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经鼻置管洗胃。观察组45例,采用经口置胃管洗胃,2组年龄、性别、毒物种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1.3 操作方法 ①经鼻置胃管组,根据患者年龄选择(10-14号)胃管,向病人解释,按常规方法[2]润滑胃管后经患者一侧鼻孔缓缓插入所需长度,至胃内洗胃。②经口置胃管组,根据患者年龄选择较鼻饲胃管型号粗4-6号的胃管即(14-20号)胃管,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者做好解释工作,昏迷及不配合者使用压舌板和开口器,张开患者口腔测量前额至剑突距离,做标记,润滑胃管,将胃管从患者口角一侧插入,至舌根靠正中从咽部快速插入至所需长度,常规验证胃管在胃内,连接注洗器注入和抽出洗胃液,如此反复,直至洗胃液澄清无味。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置管所需时间及首次插入成功率,胃管堵塞率。②观察插管洗胃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鼻出血,恶心呕吐,胃管盘曲口腔中。
2 结 果
2.1 2组插管所需时间,插管一次成功,胃管堵塞率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3.1 洗胃是成功救治急危重药物中毒患者的关键环节,一般选用较粗胃管洗胃,才能彻底洗出胃内粗糙食物和药液,彻底与否直接影响着中毒患者的预后,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对患者经鼻置管存在以下问题:经鼻插管使用鼻饲胃管其管径小(直径5mm)质地相对较软,在插管时易盘曲在口腔,造成插管困难,且其内径仅3mm,故常发生胃管腔被食物残渣堵塞现象。对于年龄小的患者,多数不配合,经鼻插管,首次成功率低,易造成患者鼻出血。
3.2 基于上述经鼻插管存在的缺点,我们采用了经口置胃管的方法 其优点为:①经口置胃管,似一种吞咽食物的感觉,患者容易接受,提高了首次插管的成功率,缩短了置管所需要的时间,减轻了对鼻咽的刺激程度。②经口插管,可在直视下插管,避免了诸多并发症,减少了插入气管的可能性,更快捷,更安全。③根据解剖学知识,食管的弹性及伸展性较强,3岁以上患者的食管完全可容纳20号以下硅胶胃管[3],其外径7-8mm,内径5-6mm,胃管相对较粗,插管时不易盘绕在咽喉部,减少置管时间,且能使较大的食物碎渣通过,使胃管堵塞现象减少,大大提高了洗胃速度和清洁程度,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3.3 注意事项 ①插管前要对家属及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②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插管前胃管要充分润滑,操作者动作宜轻稳,准确熟练。③常规使用开口器,以防止患者咬管造成胃管不畅或胃管被咬断。④洗胃时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腹部情况以及洗出液的量、颜色、性质,如有异常要立即停止并作相应处理。
总之,经口置胃管洗胃可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加舒适度,提高了首次插管成功率,减轻或避免了经鼻置胃管的诸多并发症,操作起来更安全,快捷。因此,更适用于临床抢救工作,明显提高了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观玉.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7.
[2] 李淑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6.
[3] 陳淑芳.成人硅胶洗胃管应用于小儿洗胃的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