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与继承

2013-04-29贾艳红

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继承教师角色转变

贾艳红

【摘 要】教师角色,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形势的发展,不断负载着新的内涵的发展性概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角色,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有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 转变 继承

韩愈曾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教师在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都是权威,师生关系单一,教师的角色也单一。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已经不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了,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要十分明确在不同角色中的具体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在雅克·德洛尔先生著的教育学经典《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这样写道:“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课程改革也是如此。对此,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有专门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教师角色的涵义

作为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一分子,教师必然处在社会体系中某一特定的位置,并相应地承担着自己的角色,而这一角色,显然不同于其他社会角色。教师角色,是指社会对于充当教师的人如何行动所寄予的一种期待和赋予的规定。在瑞典教育学家胡森主编的《 简明教育百科全书 》中,对教师角色的含义作了如下三种解释:① 教师角色就是教师行为;② 教师角色就是教师的社会地位;③ 教师角色就是对教师的期望。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过这样的描述:“现在的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一位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多元的综合,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形势的发展,不断负载着新的内涵的发展性概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角色,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有更高的要求。

二、传统的教师角色

1.教师是知识的输出者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传授知识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行为之一。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输出者,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师生之间是典型的“你授我受”的关系,教学就是知识的授受过程,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必须绝对服从于教师的权威,因为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他们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有组织地呈现出部分乃至整体,并且来自教师的知识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教师就必然只是一个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也只是一个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2.教师是管理者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管理者”与“服从者”的关系,其突出的缺陷是“不平等”,教师处于管理者的地位,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执行者,以权威自居;学生则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育家凯洛夫在《 教育学 》中,强调教师作为管理者的绝对权威作用:“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应当是分班上课,每班应当有严格的日课表和固定的学生成员。”“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绝对保证教师的领导作用。”教师几乎是纯粹的管理者,一个由外在制度和本身的地位塑造的权威。教师缺乏自觉的民主、平等观念,缺乏尊重、理解的意识。

3.教师是教材的复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复制者,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授课程、教材。教师往往缺乏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要求,满足于把书本上刊载的知识用清楚的语言、有条理的板书以及一些简单的教具或实验传授给学生,教学没有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没有创新能力。

4.教师是孤独者

劳动形式的群体合作性是教师劳动的一个特点,可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却常常处于“孤独”的处境。一方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无视学生的需要,他只关注预设教学方案的落实程度,关注自己的教学技巧的熟练程度,而忽略的恰恰是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另一方面,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相关学科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孤军奋战,更加巩固了教师在学校的孤独处境。此外,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割裂,又造成了教师在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孤独处境。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与继承

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是“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和研究者”。笔者将从下面六个方面来阐述。

1.教师是促进者

教师是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与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再只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要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会采用多种方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知水平去理解各种信息的方法。教师不再是先学先知的传播者,而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2.教师是引导者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的责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完成知识的生成和人格精神的建构。

3.教师是参与者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两者在人格人上完全平等。教师应积极倡导并建立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为学生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这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行为。

4.教师是学习者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德洛尔主席在主题发言中特别强调教师的四点责任之一就是自身的培训,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必须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和变化了的学生的需要。

5.教师是研究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那么其专业素养也必将得到提高。教育家贝克汉姆认为,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机会,不仅能有力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

6.教师是合作者

《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一书中明确提出:“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教师之间的互不合作、彼此孤立,教学以及自身的完善、成长、发展都成了个人奋斗的事。这种状况,使教育合力作用受到很大削弱。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要有合作,与学生家长、教育过程中有关的社会其他人合作,因为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不能是孤立者。

现代社会,传统教育面临根本性的挑战,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须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扮演新的角色。但是这种转变是在继承基础上的一种转变,有一些根本性的东西,是教师必须继承和发扬的。

首先,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直接面对的是学生,单一的课堂教学关系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处理,便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监控,便于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充满了一种融洽的人性化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氛围更易于教师育人效果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知识,除了教师的系统深入讲解,学生自身的经验与知识无法建构出新的意义学习,在此情况下,教师的系统传授尤为必要。问题只是教师对于这种传授内容“度”与“量”的准确把握。虽然很多人对直接讲授有很多指责,但它仍然是一种最为直接和高效的方法,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因而这种教授方式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教师的讲授是必须的。

其次,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榜样力量,它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手段,它增加了教育的效度。作为一名教师,其自身的个人的人格魅力是树立教师权威的重要内在力量,教师以乐业敬群、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的情操,这是在任何时代都应秉承的。因为在任何时代,人是不能被替代的。

再次,教师要成为班级管理的权威者。班级管理需要教师树立权威,教师要在班级中设置规则,这种规则是告知学生,在教室中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种班级的规则对形成有利于学习的班级环境是有所帮助的。因此教师的这种权威者的身份在一定的场合下是不能失去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这种转变是由一个个教师个人完成的,只有当全体教师都参与其中,才有可能转变成功,而且当这种转变是教师的一种内在需求时,转变才能成功。如果单纯的只是给以外力迫使其转变,那么转变只会是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且这种转变也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一种转变,它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六一幼儿园,江苏 连云港,222003)

猜你喜欢

继承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浅论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