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环境育人

2013-04-29张宁孙文卓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文化视角教育环境育人

张宁 孙文卓

摘 要:充分发挥我国优势文化传统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整合功能,拓展环境育人中的文化内涵,是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保证。

关键词:文化视角 教育环境 育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32-01

1 当代大学环境育人的现状

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播文化来培养人才。大学是以育人为本的功能独特的教育机构。大学培养人才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传播过程。大学人的道德水准文化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育人的质量与效果。当然,上述育人方式还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得以实现。

环境育人则不然。相对而言,在环境育人的过程中,人的能动作用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环境是大学文化的载体,是大学文化的外在形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环境育人的功能大都是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的。正因为如此,大学人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重视拓展环境育人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和文化张力、扩大其绵长久远的深刻影响。

环境是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客观存在,正如古人所言“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优美的校园环境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真正能够触动人们心灵的,却是蕴含于校园人文景观中的文化氛围,昂然正气和书卷气息。它充溢于大学校园之中,陪伴着莘莘学子。

2 当代大学环境育人的问题

文化是大学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坚持文化自信与自觉,坚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大学人拓展育人环境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大学人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理应引起高度重视。近10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不少高校大兴土木,广置楼宇,虽然盖了这么多高楼大厦,但真正与大学这一功能独特的教育机构身份相称,具备一定文化内涵,成为标志性建筑的,恐怕还是少之又少。有的索性以教学楼汉语拼音的第一个J字母开头,J1楼,J2楼,J3楼谓之,顺序排列,此举虽不失为区别每一栋楼房的办法,但叫起来总让人感枯燥乏味,缺憾顿生,看来,这种冠名学还是少了一点文化含量。古典名著《红楼梦》第十七回,贾宝玉父子为刚竣工的大观园内各处景观题额,冠名,撰写楹联的故事。贾政要考一考孩子的才情,刨根问底,一味刁难,宝玉为显摆自家本领,挖空心思娓娓道来。研读一下贾氏父子的对话,考量一下人家为大观园内各处景观冠名,题额,作对联的思路,我们大学校园中的类似问题,大致可以迎刃而解了。

良好的设施是培养学成长的沃土,优美的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园地。文化是一种修养,丰厚的大学文化底蕴,需要几代大学人辛勤积淀,薪火传承。加强大学环境建设,即需要智慧,更需要人文情怀。既要从总体上把握,也要在细小处精雕细琢,“一枝一叶总关情;于细微处见精神”,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一些看似细微末节的小事,也可以折射文化底蕴的深浅。例如,为了劝阻师生不践踏绿地,一些后勤部门设置标识,或书“禁止通行”四个大字,或写“不要踩踏绿地”,一条标语,命令的语气,规劝的口吻,虽然干脆直白,但总显得有点儿生硬。出于同样的目的,有的在标识牌上却这样写道“小草也有生命,请君足下留情;少一串脚印,多一片绿茵。”委婉的提示,透出暖暖的人文情怀,产生的具体效应,当然会好于前者。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大学人的共识,在具体也实施的过程,也存在偏颇之处。例如可能是受到霍尔姆斯的“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句名言的影响,有的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上大做文章,大搞所谓窗台文化,走廊文化等等,让学生举目所及,映入眼帘的全都是语录、格言、警句、诗词、字画,搞得满满当当,拥挤不堪,这样做,实在是一种“文化的滥觞”。这种处处设卡,步步为营的做法,实乃灌输式教育的遗风流韵。孰不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讲究的简约,含蓄,张弛有度,留有余地。这正如中国画传统技法上的留白,绘观者一定的想象空间,留下思索的余地。大学人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如何规划、设计、布局,在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上,是应当向传统借鉴的。当代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素养,对于他们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在校园内特定的场合设置宣传栏,张贴或悬挂格言警句,甚至营造各家碑林,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不分场合,则会因噎废食,欲速不达。校园环境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景观,在大学生的生活空间里留有余地,让他们亲近自然,观察思索,感悟体验,享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豪情到碧霄”的悦愉,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让他们的想象展翅高飞,接受环境的熏陶和塑造,健康成长。

3 基于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环境育人对策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宇宙伦理之一,它要求人们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当今的时代,在人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天人合一”的理念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并上升为国际社会的指导原则。谈及“天人合一”不能不让人想到在一些“大学城”兴建的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视野的开阔,施工便捷,不惜削平山头,填平池塘,一副“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破坏了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实在是乏善可陈。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不少高校都加大了校园绿化、美化的力度,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有的院校在校园绿化美化的同时,还大搞“亮化”工程,搞得霓虹闪跃、灯火辉煌、彩灯遍布、光影摇曳,甚至道路两旁的花木也被缠绕包裹上各种闪光灯管,花木随风摇摆,光影浮动,令人眼花缭乱。大学毕竟不是宾馆酒楼更不是夜总会、歌舞厅或其他娱乐场所,如此亮化,冲淡了高等学府的庄严、肃穆和凝重,徒增了几分商业气息,少了几分儒雅之风,多了一些浮躁之气。不仅有违于当今低碳、环保、节能的理念,也有悖中华民族倡导节俭拒绝奢侈的传统美德。

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大学文化不完全等同于社会文化,更不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大学在社会先进文化的建设中,有着特殊的使命,应当发挥引领作用,因此,大学既要同社会交融互动,又要同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坚持自己的独立品格和文化操守,不能让浮躁时髦的商界文化,低级庸俗的世俗文化在校园内长驱直入。

正因为校园环境是大学文化的外在形式,是物质化的形态,所以大学人在营造建设的过程中,大学人必须坚持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从文化的视角考虑问题,规划校园发展蓝图,充分发挥我国优势文化传统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整合功能,拓展环境育人中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和文化张力,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生态环境,大气流畅的育人氛围,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保证。

参考文献

[1] 郭传杰.大学特色的文化属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3-15.

[2] 顾明远,高益民.现代化与中国文化传统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

猜你喜欢

文化视角教育环境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小学班主任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历史文化视角下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论文化视角在英文小说《蝇王》中的体现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