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整体性思维方式,寻求人与自然发展的契合点

2013-04-29黄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契合点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

黄涛

摘 要:人类现代所面临的现实和危机,使得可持续发展思想孕育而生。探究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从中发现许多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相同之处。本文从二者的内涵以及内在契合点出发,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天人合一”思想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契合点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30-01

可持续发展思想从产生到成熟过程中,我们发现其蕴含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我们的现实仍旧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探究“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提炼其思想精华,帮助我们提高理性认识,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理论,从而为现实提供理论基础。

1 “天人合一”思想典型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整体性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主要包括儒家和道家两派。孔子提出的“知天命”发展到宋理学中的“天人合一”,将天、地、人融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以“仁”待物,提倡“兼爱”,万物与人,人与人都应该相互热爱。道家强调“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即道总是无为的,但是遵循规律自然就会成就所有的事。这种思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可持续发展中的“适应、协调”两大基本思想。虽然“天人合一”思想,在两个学派中的具体观点不同,但其思想内涵是想通的。我们也可称之为中国传统的整体性思维方式。这种传统整体性思维模式——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内涵为以下几方面。

1.1 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在中国最早于《庄子·齐物论》中提出“万物与我兵圣,万物与我唯一”。而孟子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即认为人的心、性、天是相通的。他们都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融合,共生共存的。

1.2 应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儒家强调“仁爱”,注重一种伦理观,道德观。认为人应当不断的修行,去除自身名利、欲望等蒙蔽思想,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热爱,形成一种自觉履行道德原则的警戒。到家强调“无为”,提倡解放任性,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万物与我唯一”的境界。虽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方法不同,但是他们都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性,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1.3 “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内涵

天人合一,从哲学角度说,其包含了“天”与“人”两个面,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天包含了万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天代表了环境,人代表了适应物质资源的思想主题,合代表了矛盾之间的相互形式转化,说明了其不可分割,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因此,在争取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式,我们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正确剖析问题,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契合点,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 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了“适应”与“协调”的基本思想

布伦特兰夫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其中就蕴含了两个基本思想,即适应与协调。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其最原始的出发点仍旧是为了人类永续生存。像布伦特兰夫人给出的定义中所包含的两个主体,即当代人与后代人,便是人类延续的概括。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与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相关;精神需求是为了获取幸福感,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求,这与我们的社会环境相关。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发展,人类的本性也在于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这便需要可持续发展必须与社会的进步相适应。

3 “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与推动

在探索研究中,智慧的人们看到了中国古人的睿智,看到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于现实问题的价值所在。

3.1 “天人合一”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源泉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百家期房,但是其思维方式仍旧是整体论。“天人合一”思想把整个宇宙看作是一个整体,讲万物联系,观察事物的相互关系,从而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从根本上使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相互依赖,共生共长。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思维模式,成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思维借鉴,它要求我们转变发展模式,从整体出发,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道家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这提出了一种可持续思想的价值观,即平等。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当代人与后代人的生存权利是平等的,因此,我们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而追求现在。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当具有的思想,它要全世界人类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行为上达成一致。这种发展模式,难以强令执行,它需要人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伦理道德认知。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便让人们重新审视自身行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达成共同的道德认知。正如其所言“善之为之”,在利用、改造自然时,我们还要对其善。这种思想,在“可持续”三个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3.2 “天人合一思想,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成熟

天人合一思想中的精华,我们不可忽视。同样,其局限性,也能帮助我们推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成熟。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形成于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环境中。由于人们认识不足,在思想中,对于天抱以位居心态。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对发展持消极的态度。无论是孔子的“天命”思想,还是老子“无为”,他们在尊重客观规律时,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的创造性,压抑了人类的创新能力。因此,当人们不断实践时,不可忽视这些局限性思想的要意义。通过它们才能推动理论的成熟,进入知道人类的发展。

综上所述,“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在人们思考当今社会问题时,追求可持续发展中,其思想中的智慧和价值,对于全人类的意外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当结合实践不断研究、反思、传承,并超越“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真正的可持续。

参考文献

[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之佳,译.吉林人们出版社,1997.

[2] 魏继萍.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今日南国(中旬),2010(7):200-201,210.

猜你喜欢

契合点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找准契合点,打通教学考——基于学生讨论的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4题教学反思
“中国学派”动画片的审美解读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传统审美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在比较研究中寻找契合点——评《塑造论哲学研究——从美国哲学的视角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内涵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