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带教实践与体会
2013-04-29沈兵杜鹃
沈兵 杜鹃
摘 要: 七年制医学教育要培养知识广、基础厚、能力强、潜力大的医学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临床医疗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科研能力。本研究以七年制医学生为对象,通过系统的早期接触科研训练,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研能力。经过三年的培养,所有学生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个别学生非常优秀,可以独立完成研究项目,以参与者或重要完成人完成SCI论文的研究,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支持。只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法,就完全可使七年制医学生达到或超过对其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 七年制医学教育 早期接触科研 科研能力 培养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于2002年获准开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长学制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识广、基础厚、能力强、潜力大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临床工作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1,2]。我校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基础阶段和临床阶段的导师制。在基础阶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与到基础专业导师的科研活动中,导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熟悉基本的科研流程,了解相关的前沿进展,培养学生在科研选题与设计、文献检索、实验操作、科研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后续临床阶段的实习、科研设计、论文答辩等打好基础。笔者作为基础阶段导师,在带教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同道一起探讨。
一、文献的检索和阅读
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于一年级下学期进入实验室进行早期接触科研训练,而此时他们尚未学习文献检索课程,导师应首先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及Pubmed等中英文检索系统查阅与导师科研方向相关的文献,增加科研背景知识。在泛读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精读,并在实验室每隔一周的研究生组会上,汇报阅读的文献内容,导师及课题组的其他教师、研究生与七年制学生一起对所汇报文章的方法、结果、研究意义等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水平。
当七年制学生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后,导师指导学生撰写综述。在撰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科研领域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使学生具备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文献检索和阅读的能力的培养,为后续科研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实现角色转变,更快地适应和进入科研工作。
二、实验技术的学习
学生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是粗浅而模糊的,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导师通过每周一次的实验室组会,集中讲解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各项规章制度和主要的实验技术,使学生能尽快了解实验室的整体情况,融入到实验室的科研团队中。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通过导师示范讲解和与高年级同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实验室的某一项实验技术,这种方式可以使他们各有专攻,并缩短实验数据产出时间。熟练掌握不同技术的几个同学合作,能高效完成一个研究方向的实验工作,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进一步对其他实验技术进行学习。
三、科研设计与经费支持
进入实验室1-2个月后,通过文献检索与实验技术的培训,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常规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导师根据实验室目前的研究工作,并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对学生进行科研设计环节的训练。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及实验室的科研资料,初步提出一个科学问题,与高年级同学讨论。其次,与指导教师确定研究细节。为鼓励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我校设有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为他们进行早期接触科研训练提供一定的基金资助。在完成科研设计的环节后,导师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此项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及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等项目,如果能获得资助,则不仅能为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四、科研小组的分配
七年制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只能利用晚上、周末和节假日的空余时间参与科研工作,小组团结协作或与其他研究生合作完成课题是一种比较灵活和高效的方式。在学习实验技术的训练环节,每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实验室的某一项实验技术。这时可以通过前期对实验室研究背景和研究方向的了解,根据自身的兴趣及不同实验方向的需求进行双向选择。将同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分入不同研究方向的小组,这样同批掌握不同实验技术的学生相互互补协作。更重要的是实验室资源有限,如果过多的学生做相同的工作,就会导致人员过度拥挤,一些学生会因为参与实验的机会太少而渐渐脱离实验室。合理优化组合,取长补短,各尽所能,这样才能真正对每位学生实现早期接触科研活动的训练。
五、实验的具体实施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在科研方面只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导师应在各个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如各种液体配制、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数据的分析等每一个实验环节均要细致地指导,更要注重讲解每个实验的目的和所观察项目的意义。因为对于七年制学生来说,实验技术的掌握相对容易,对科研问题的理解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的实验室组会学习相关文献,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交流讨论,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于实验结果,导师要及时分析并与学生讨论,使他们始终保持对科研的热情,也使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深入理解科研工作的实质。
六、科研论文的撰写
撰写论文是七年制医学生必备的科研能力。七年制学生毕业时需提交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这是国家教委对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1],对于早期接触科研训练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没有撰写科研论文的经历。导师应从实验数据的统计、实验结果的分析、论文的基本格式、专业语言的表达等论文撰写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七年制学生学业繁重,无法投入更多的科研时间,因此只有个别贡献比较大的学生能够发表第一作者的文章,绝大多数学生可以根据在科研工作中的贡献安排文章中的排名。
七、科研训练的成果
目前进入本实验室学习的七年制学生绝大多数都坚持参与研究工作,但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分配的不同,在研究工作中的投入有所不同。目前已发表的几篇SCI文章均有七年制学生的参与,另外七年制学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的两篇SCI文章正在投稿中。本实验室所有学生小组申请的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均获学校立项,有三位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支持。
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是我校学生中的高层次人才,他们不仅成绩优异,在科研工作中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很高的悟性。近三年来,七年制学生在本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严谨求实,任劳任怨。由于在早期接触科研训练阶段他们是低年级学生,医学知识比较薄弱,因此对科研问题的理解远低于对科研技术的掌握。在今后的带教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学生科研知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对科研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何建民,李晓眠.加强七年制医学生早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5(5).
[2]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七年制临床专业基本规范(试行)[S].
基金项目:安徽医科大学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批准号:jyxm20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