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与答
2013-04-29
陈国鹏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李建茹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主管心理师
刘华清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
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Q女儿快 6 岁了,平时私下里与家人和小朋友的交流能力还不错,可到课堂上就不行了,不太敢举手回答问题,哪怕老师讲的她都会,也不敢举手。该怎样让她胆子大点呢?
A每个孩子性格都不一样。内向害羞的孩子,只要能在生活中正常地与人交流和沟通,并无大碍。在引导害羞的孩子时,父母不要总想着完全改变他的个性。其实,只要父母能克服自己的焦虑,欣赏和接纳自己的孩子,孩子会变得更自信。 孩子在公共场合不敢举手发言,仅仅是一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很多孩子都会如此,但原因也许不同。一是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不同,有的孩子性格开朗外向,有的孩子不善于或不愿意表现自己。二是生活环境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如果孩子生活的环境比较封闭,生活圈子狭小,很少能接触到同龄伙伴,那么他在人际交往方面就会缺少锻炼的机会。三是父母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有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苛求,对孩子身上出现的小问题、小毛病总是批评、指责,这就会导致孩子的自信心不足,使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不敢张扬、舒展自己的个性。四是一些孩子的自尊心太强,总担心自己回答不好会被同学笑话,更担心在老师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五是有些孩子认为没有必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直接等着老师公布标准答案更好,缺乏自主思考的习惯。针对不同的原因,如果想让孩子有所改善,家长要“对症下药”。
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让他多和人接触。可参加一些妈妈俱乐部等活动,几个家庭常在一起玩耍、交流,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尽情地展现自己。在家中也多和孩子一起玩耍,可以模拟交往、上课的场景,与孩子互动,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给予鼓励。
不要大惊小怪进行强化
内向、害羞的孩子可能在陌生人面前会显得有些笨拙。作为父母,不要认为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执意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也不必强迫。更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胆小。”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作比较。如果父母长期将“胆小”“内向”“害羞”等词定格在孩子身上,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人,会更加封闭自己。
给孩子充足的时间作准备
对于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等待他适应和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交往模式。带孩子外出时,不要一再强调让孩子记住和别人打招呼之类的话,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可以适当提醒,但多一些耐心的等待。如果孩子的表现有进步,别忘记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记住,表扬一定要循序渐进,言语尽量自然亲切,过于夸张的表扬可能会吓退孩子的尝试,引起他不必要的畏惧情绪。(刘华清)
乖巧、顺从的宝宝好吗?
Q我的孩子3岁,很乖,好像从没有传说中的逆反期。稍微闹点脾气时,我们一说,就乖乖地听话,不敢乱动了,这是好现象吗?
A这个问题很难笼统地回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宝宝虽然顺从,但表现得比较有安全感、放松、自在,言语表达及行为上看不到压抑、畏惧、退缩的痕迹,这样的乖应该不用有太多担心。但是如果宝宝的顺从中有压抑和畏惧,能感到其言行举止中多少有一些战战兢兢,无所适从,情绪上也表现得不开心、不放松,那家长可能要多关注一些。这种情况也许是因为宝宝小,以为自己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喜欢自己了,所以不敢尝试着违背家长的意愿,不敢有任何逆反,以顺从表现来“息事宁人”。
通常乖巧顺从的宝宝个性敏感而认真,对环境中的刺激(发生了什么)包括对人的态度很在乎,并有相应的反应。这类孩子的特点是比较易于管教,通常不会对家长的要求置之不理,比较容易形成固定的行为规则,不被允许的事情就不做。另一方面,他们容易表现得紧张、敏感、胆怯,因为外部情境经常超出其应对的经验和能力。
家有这类顺从却有压抑感和胆怯的宝宝,家长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对宝宝的要求和态度是否有些不妥,比如说话不够温和,不太注意宝宝的感受和意愿,在和宝宝的关系中控制欲望强了一些,权威感使用得有点过等。再一点就是要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宝宝的情绪状态相对自在,什么情况下宝宝会有一点逆反的苗头,家长要有意识地放松约束,允许宝宝有随心所欲的机会,给其自由选择的可能以及活动空间。
还需要提示一句:每个孩子独特的气质与生俱来,后天培养锻炼可有所改善,但如何培养锻炼,需顺应孩子自身的气质特点,所有的努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使其有所变化,而不要期望会“脱胎换骨”。随着孩子的成长,气质本身的色彩会逐渐淡化,性格特点取之将变得逐渐明显起来。
每个孩子都会沿着自身发展的途径自然成长,只要留意加以引导,让孩子多多尝试,在成长中对性格进行塑造,每个孩子都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李建茹)
输了就发脾气
Q我家小妞上中班了,平常很喜欢和我们玩游戏。可是,每当游戏中我们胜利得多,她就要闹脾气,还生气不愿意再玩了。该怎么引导她呢?
A发脾气是一种表达情绪和需要的方式,也是一种沟通手段。幼儿发脾气的现象很常见,但是程度和频率过高就属于乱发脾气。乱发脾气是2~6岁儿童常见的一种问题行为,通常表现为被拒绝后的大吵大闹,直到要求被满足为止。
对于发脾气的孩子,家长首先应该控制好
自己的情绪,再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一般而言,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幼儿自身的因素,包括缺乏合理表达需要的方式,想要引起家长注意或者宣泄负面情绪;
二是家长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包括迁就放任,缺乏耐心和不良示范等。案例中的孩子,很可能是由于游戏的失败体会到了失落和悲伤的负面情绪,但是由于她宣泄负面情绪的途径有限,就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也有可能是因为父母经常的迁就和忍让,让孩子觉得发脾气就是达到目的的最好好方式。
我建议家长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1.鼓励孩子学习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让孩子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而对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的幼儿,可以教给他一
些手势或肢体语言来取代乱发脾气的模式。
耐心地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告诉他有些感受是很自然的,但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表达。
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
家长在教育中应当坚持一些原则,并且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尤其要和祖父母达成共识,在教育中必须口径一致。
充分、合理地关注孩子的需求,但也要注意不能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被他牵着鼻子走。
父母要做好情绪管理的良好示范。(陈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