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盼教育生态“退沙还林”

2013-04-29卜文华

考试周刊 2013年83期
关键词:水罐受教育者村庄

卜文华

这是荣格派心理学家经常讲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据说中国北方的一个村庄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下雨,引发了旱灾,庄稼都快要干死了,于是村庄里的人不得已请道士作法祈雨。过了几天,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士赶着一驾破牛车来到村庄,于是村庄里人请他快点祈雨。老道士按着村庄里的人的要求祈了几天,天好像没有什么反应。于是,这个老道说,需要几天让他静休才行。老道士在之后几天就在一个小院内自然地生活,也不管天气怎么样。几天之后,天开始下起雨,庄稼得救了。荣格的一位德国朋友当时正路过这个村庄,于是问那位老道,他到底做了什么。老道说,当他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按照村里人的要求祈雨但无效,他感受到这里的人和天地的自然关系阴阳失调了,所以才不下雨,他初来时也被这一情况影响到。因此他就尝试放弃任何作为,将自己处于无为的自然之道中。于是不久,天地人的平衡被调整了,所以就开始下雨了。天人地被称为三才,这三者和谐了,整个大自然就和谐了,否则,就像现在自然生态中出现的诸多失衡现象,社会中充满戾气,各种负面事件令人惊骇。[1]

这让我想到浙江大学教育生态研究所的周培植教授这几年倡导的“教育生态”理念。“教育生态”源自自然生态,融合生态学的精髓,立足于生命观,实质是以“生态”致敬生命。终极目标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旨在探索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实施,渗透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教学相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儒家教育思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全纳教育等国际教育意识。

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不由地思考:人是从哪里来的?有人会说:父亲母亲。父亲母亲又从哪里来的呢?一直追溯就回归到了滋养万物的大地之母。人类祖祖辈辈在大地母亲提供给我们的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我们吃、喝、拉、撒,我们用、取、拿、夺,大地母亲可曾让我们回报过?可是我们呢?细细想想,我们应该对大地之母生起怎样的情愫?感恩。对这位伟大的母亲我们有什么资格高昂着你本不应该骄傲的头颅,面对这位伟大的母亲,我们应谦卑地臣服。那样我们的身心就会服帖在大地上,我们就会感受到大地母亲温热的怀抱。当我们回归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心变得柔软的时候,我们变得那么易感,那么柔顺,满含爱意地上对父母长辈,中对亲朋同事,下对学生晚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之爱是不能带有功利色彩的,否则就是爱自己,所以教师千万不要高估自己,学生与我们仅仅是互相陪伴的几年,在这个阶段,我们参与他们的成长,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健康的成长环境,我们做不了更好,就不做更坏,我们扮演好我们的角色,只做好中间这一段。因为他们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就如同三十集的一部连续剧,我们只看到了中间的几集,前几集的剧情我们无从了解,后面的剧情将怎样上演,也不知道。我们只有做我们能做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

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剩下来的就是教育。”教育能够留下来的,教育应该留下来的,更多的是知识以外的精神收获、人格收获和道德收获。或者说,是一种爱人的能力。给予的过程不仅丰富了被给予者,还激发、丰富了给予者自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爱唤醒爱,正如弗洛姆所言:“‘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通过‘给,我才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可是,你自己没有的东西,无法给予别人。如果你自己的能量不高,你无法把别人的能量带高;如果你没有爱,不爱自己,你也没办法爱别人、爱学生。”[2]正如北京市新英才学校董事长、校长兰春所说:“我深知,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爱,最好的方式就是首先要去爱他们;被爱浇灌成长的幼苗,抽出的一定也是爱的枝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的爱总会得到学生相应的回馈。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励教师产生巨大的教育内在动力,加深自己的教育爱,形成“爱生—尊师—更爱生—更尊师”的良性循环。来自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的爱是教育爱的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形成了教育的“共生效应”,共生共长。[3]

同时,我们还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处在完美的状态中。但当你开始对孩子评判,这个孩子不够好,哪个孩子太好动等时,那你就是在阻抗他,你没有看到宇宙的完美性,因为宇宙里面任何一个存在都是完美的。每个人都在他最想处于的那个位置中。葡萄有自己成熟的季节,每一个学生都有花开的季节。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印度有一个人住在山坡上。家里用的水得到山坡下一条小溪边去挑。他挑水用两个瓦罐,有一个买来时有一条裂缝,而另一个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从小溪边满满地运回家,而另一个到家里时,水就只剩下半罐,另外一半都漏在路上。这样过了两年,完美的水罐不仅为自己的成就,更为自己的完美而感到骄傲。但那个可怜的有裂缝的水罐,则感到十分惭愧。于是,它向主人表示了自己的歉意。主人同情地说:“在我回家的路上,我希望你注意看看小路边那些美丽的花儿。”当上山坡时,那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小路旁边美丽的鲜花,但是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次向主人道歉。但是,挑水人却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到,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那是因为我早就知道你有裂缝,于是利用了你的裂缝。我在你这边撒下了花种,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从裂缝中渗出的水就浇灌了花苗。这山上的小路很多,但是不见得有第二条小路像我们这条小路这样,有一边是开满鲜花的,不是吗?”完美的水罐为自己的完美感到骄傲,而那个天生有裂缝的水罐则自卑、惭愧。挑水人却有一颗博爱而浪漫的美好心灵,他不但不嫌弃有裂缝的水罐,反而利用它的裂缝,令小路上开满了鲜花。每一个孩子如同故事里的水罐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教育者应该同挑水人一样,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优的发展。教育者爱学生不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而是让他成为他自己。否则,教育爱就可能演变成对受教育者的操纵和控制,受教育者便会成为“教育爱”的奴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人变成一个人,而又仍然是两个”,教育爱是帮助受教育者找回“自我”,进而实现自我,也就是“我引导你回到你自己”。[4]是啊,生命没有贵贱之分,不论男、女、老、少、穷、富,每一个生命都是极其珍贵的、独立的、有意义的。教师今后要努力做到悦纳生命个体的差异,体会完美中的不完美。法国有一位学者说:“爱一切存在着的。”爱一切存在着的,就是慈悲,就是宗教情怀。

无独有偶,2013年的十月份,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的“教育:爱与创造”中外名校长论坛中,对于什么是爱?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从中外校长的对话中概括出一点:爱就是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保护环境。一切为心造。祈愿教师的善念、善言、善行,今后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育自然就迎来了“满园春色关不住”的生态之绿。

参考文献:

[1]徐钧.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6:38.

[2]周培植.好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69.

[3]周培植.好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69-70.

[4]周培植.好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70-71.

猜你喜欢

水罐受教育者村庄
我的小村庄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村庄,你好
自动化焊接工作站运用于钢水罐焊接中的可行性分析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水罐与鲜花
村庄在哪里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一路花香》的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