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要素阐释下的幽默话语分析
2013-04-29李明
李明
摘 要: 话语分析自20世纪初开始进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幽默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中的一个特例。国内语言学界20世纪80年代就展开了对英语幽默话语的分析,而当时兴起的语用学因其同话语分析领域的包容与交叉,成了幽默话语分析有力的研究工具。本文力图利用多种语用要素探求英语幽默话语的成因和阐释机制,以期证实这些语用要素应用于幽默话语分析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幽默话语 语用要素 指示 言语行为 会话含义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话语分析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此,语言研究开始了从形式到功能、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领域到跨学科领域的过渡。自70年代起,语用学逐渐兴起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它与话语分析一样,关注语言的功能而并非形式,分析句子的使用而非结构。利奇(G..N.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和格赖斯(H.P.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成为话语交际中的两条重要原则,在话语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幽默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中的一个特例,因其多层次反映语言的特征和规律而引起不少语言学研究者的兴趣。我国语言学界对英语幽默话语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后着重从语用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以指示、言语行为、修辞格等语用要素为工具分析幽默话语,探求英语幽默话语的成因和阐释机制。
一、指示与幽默话语
指示“是在言语活动中,尤其是在有一名说话人和至少一名听话人参与的这种典型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对参与者所谈及的人物、事物、事件、过程和活动等作出确切的理解都必须把它们和某些语境构成要素联系起来这一现象”。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指示这种现象,只是用于指示的词项和语法范畴不同。基本的指示类别有:人称指示、时间指示、方位指示、篇章指示和社会指示。指示具有相对模糊性,如果对指示词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准确理解,就可能造成交际失误,产生幽默话语。
1.人称指示模糊产生的幽默话语
例1:John:Please tell me who he/she is.He/she is not my brother and nor is my sister,but he/she is a child of my parents.
David:I dont know.
John:Its me.
(David got home and asked his wife,Jenny.She didnt know either.)
David:You dont know.Its John.
在John的问题表述中,人称代词He、she是以John为参照对象,my brother,my sister,my parents指代Johnsbrother,Johns sister,Johns parents,答案中的me也指代John。但当David将同样的问题转述给妻子Jenny时,参照系统发生了位移,在Jenny的认知接受中,David口中的人称代词He、she应以David为参照,那么答案中的me也应转换成David而不是John,但David将答案中的人称指示照搬,因此产生了幽默话语。
由此看来,人称指示模糊可能导致参照点误认,从而造成参照系统混乱。“使用和理解指示词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参照点(point of reference)。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这个参照点都集中在说话人身上,……语言中一整套指示词语是以说话人,即以‘我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因此,参照点找不准,人称指示就会混淆,幽默话语也就随之产生。
2.时间指示模糊产生的幽默话语
时间指示语主要有:时间副词、时间单位和不构成时间单位的时间名词。时间指示语含意具有不确定性和多义性,可能造成理解失误从而产生幽默话语。
例2:Little Richards is just six years old.Its his first flight.He rang the airline company and asked:“How long will it take to fly to Canada?”“Just a minute,”the office-worker said and went to search for the time.“Thank you,” said little Richards happily and hang up.
这例幽默话语是因时间单位“minute”的模糊性产生的。工作人员用“just a minute”表示“稍等”,这是时间单位的一个惯用法。而Richards的理解是“只需一分钟”,此时的“a minute”是确指时间单位一分钟。这种理解失误是由于时间单位“minute”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造成的,也就是说时间指示模糊造成了理解失误从而产生了幽默话语。
二、言语行为与幽默
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J.Austin。他指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其中,言外行为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们研究的重心。随后,Austin的首席弟子Searle丰富了其老师的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Searle认为间接言语现象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间接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这就是说,在不少情况下,人们所说的并不直接表达所想,而是有一定距离。说话人是在间接使用语言时,同时实施“首要言外行为”和“次要言外行为”,“首要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次要言外行位是说话人为了实施首要言外行为所实施的另一种言外行为……次要言外行为与句子的字面意义相吻合,首要言外行为却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由此看来,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大部分话语是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而间接言语行为的特殊性质(如上所述)决定了理解失误产生的可能性,也为幽默话语的出现创造了前提。
下面这例幽默话语产生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和著名画家惠斯勒之间。
例3:Whistler,the famous artist,once invited Mark Twain to visit his studio to see a new painting he was just finishing.The humorist examined the canvas for some time in silence,then said,“Id do away with that cloud if I were you,” and extended his hand carelessly toward one corner of the picture as though about to smudge out a cloud effect.Whistler cried out nervously:“God,sir,be careful! Dont you see the paint is still wet!”
“Oh,that doesnt matter”, said Mark Twain.“Ive got my gloves on.”
在这段对话中,惠斯特是无意识地实施了间接言语行为。他想通过警告马克·吐温油画还未干告诫他不要碰油画。而事实上马克·吐温确实领会了他的“话外音”,但由于间接言语行为具有宿命的不确定性,这样就出现了多项理解选择,听话人自然能够借此机会对说话人的“言外之力”装聋作哑。于是马克·吐温就有意选择无视惠斯特的间接语言行为,将惠斯特的警告解释为提醒他不要弄脏手,机智地回答“我戴着手套呢”,由此产生了这例经典的幽默话语。
三、修辞格与幽默
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合作原则具体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及方式准则(Manner Maxim)。通常情况下,说话人和听话人都会默认说话人是想要遵守合作原则的,如果说话人在交际时违反了合作原则(Grice称此为对准则的“蔑视”),那么他就是有意违反合作原则而想要实施间接言语行为,这样一来,会话含义就产生了,而许多幽默就是以产生会话含义或对会话含义理解失误为基础的。
违反会话准则会产生会话含义,这其中包括一些修辞格。Grice指出,反语(irony)、隐喻(metaphor)、夸张法(hyperbole)都是说话人有意违反会话的质量准则产生的结果。
例4:A man traveling at 130 miles per hour on the road was stopped by traffic police.
“Sorry,officer,”said the driver,“was I driving too fast?”
“No,sir.You were flying too low.”
乘客把司机开汽车比做开飞机,有意违反会话的质量准则,产生了隐喻修辞格。会话含义是想表达速度惊人,由此产生幽默话语。
四、结语
本文运用指示语、言语行为、会话合作原则与修辞格等多种语用要素对幽默话语的产生及其理解进行了分析,从多维语用角度观察了幽默语言现象,阐释了幽默成因,进一步证实了语用要素应用于幽默话语分析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L].Harvad U.P,1962.
[2]Searle,I.R.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Cambridge U.P,1969.
[3]董黎.英语幽默集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