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2013-04-29苏晓冬
苏晓冬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是件很重要的事,那么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设置课前五分钟,提高学习兴趣;补充生活题材,增强教材内容的吸引力;创设情境,产生求知兴趣;巧设比方,激发认同兴趣;加强直观教学,引发感知兴趣;注重评价,体验学习乐趣。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兴趣培养 直观教学
兴趣是人对物体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充满热情的认识倾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柴可夫)。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关系到教学的成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呢?
一、利用课前五分钟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本学年的教学中,我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活动,即在每一堂生物课的前五分钟,由两位学生到台前为同学介绍有关生物的一些奇闻、趣事。学生很快地就进入了角色,他们的介绍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如有的用问题导入,有的借助照片、图像介绍,有的借助实物介绍,有的播放有关生物的录像。介绍的内容有“我的一盆白菊花”、“人体之最”、“沙漠之舟”、“树与鸟的生死之交”、“太阳花破案”、“人的第三只眼睛”……非常生动有趣,从而使表演者和观众都沉醉其中。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物学习的乐趣,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
二、补充生活题材,增强教材内容的吸引力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多方创设情境,努力增强教学内容本身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在讲析“细胞核中储存着遗传物质”时,我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内容是这样的:科学家们制造克隆多莉羊时,先从A羊中抽取一个生殖细胞,把它的细胞核抽掉,再从B羊中抽取一个生殖细胞,把这个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到A羊的那个生殖细胞,再把整个生殖细胞注入C羊中,结果,C羊生出来的克隆多莉羊会像谁呢?学生的好奇心一下被激发出来,讨论非常热烈,而随着讨论结果的出现,“细胞核中储存着遗传物质”这一知识点也不知不觉地渗透其中。又如在讲“献血”这一知识点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两条趣闻:(1)有一名叫高尔萨斯的男子,到他1992年57岁时,已用他的特殊血液救活了2000多名婴儿,真是奇迹。(2)一位叫高永华的福建农民现已有57岁,他献血次数达30多次,献血量超一万毫升。可他的身体却非常健康,据香港输血服务中心做出的鉴定,高永华的健康年龄只有45岁,而当时他实际上已是57岁。由于献血的缘故,他整整年轻了11岁。这两则趣闻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起来,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
三、创设情境,产生求知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因而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节知识点时,我就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南泥湾”这首歌,学生在轻松愉快地音乐欣赏中就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在讲授“献血”时,师以“献血——以爱的名义”这首感人至深的诗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又如在教“食物链”这一概念时,我以英国三叶草的故事来引导分析,使学生一下子就对这一讨论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巧设比方,激发认同兴趣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一门知识性学科。其理论知识性强,内容较抽象。理论式地讲析不免有点枯燥乏味,学生的接受意识也会减弱,对知识地理解掌握也有点难度。而巧设比方就可使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直观的内容,把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唤起其认同感,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析“植物细胞结构”时,我将细胞比做一个煮熟的鸡蛋,鸡蛋壳就是细胞壁,鸡蛋里面的那一层膜就是细胞膜,蛋清就是细胞质,蛋黄就是细胞核。又如在讲“心脏结构”时,我把“心脏”比做是一个有对面两个单元的楼中楼,讲“血液”成分及其特点时,我把“血浆”比做河流,把“血细胞”比做河中的船……这样的一个个比方,学生感觉有趣,在认同中露出了会意的笑。
五、加强直观教学,引发感知兴趣
初中学生知识少,经验也较少,形象思维占优势,概念的形成需要直观的形象来帮助感知和理解。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运用实物、模型、标本、书中插图、教学挂图等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运用媒体手段化静为动,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消除学习疲劳,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讲述产生厌烦。如在“学习骨的生长”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利用一个Flash展示手掌骨的生长,学生对形象生动的Flash展示非常感兴趣,而且对“骨的生长”的认识提高了。又如在学习“动脉、静脉止血方法”时,我以自身手臂为模特,用红色粉笔在手臂上一画表示出血,让学生掌握止血的方法,对于这一举动,学生更是兴趣盎然。
六、注重评价,体验学习乐趣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接收、传递、反馈、评价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有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中接受、反馈的情况做及时评价。如在“解剖鸡翅膀”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小组解剖鸡翅膀,认识鸡翅膀的各部分组织,进一步领会“器官”这一概念。在解剖中,我对学生的操作规范、观察仔细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对那些操作上有困难的小组,老师除了點拨指导外,又给予了更多的鼓励。如“你们小组配合得这么好,再试一下,一定会成功的”。对于实验中有意外发现的小组(有的发现了血管,神经等),我不仅对他们大加赞赏,还鼓励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探究精神。在实验结束后,我又让几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借助幻灯机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在同学的认真聆听、最后以掌声报予后,学生那满足、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在实验小结时,我对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又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在老师的鼓励、评价中,学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鼓舞,有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激情。马克思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对象的本质力量。相信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追求也会源于此。
可见,兴趣教学是一方可探索、开发的沃土。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创造,这方沃土定会盛开出更多更美的鲜花。当然培养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