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几个主要因素
2013-04-29孙芳
孙芳
摘 要: 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学生学习的意志力、注意力等比较脆弱,不够坚定;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重视结论忽视过程,对教材把握不透彻,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效益 影响因素
当前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扩大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而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也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每位教师都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一线教师应该是感受最深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下面我就此谈谈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新知识的学习,总会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能不能把过程写到黑板上?”“老师,过程应该怎么写,是不是像我这样写啊?”“老师,您的解题的过程能不能再写详细点?”……这就是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他们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会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现在的教材强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课前会有一个操作,这是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个性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实现有差异地发展。所以,在课前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也就是及时地复习和预习,改变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的主动钻研和创作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生的学习意志、注意力、情感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非常薄弱,往往在学习中遇到学习困难就退缩,甚至放弃自己的数学学习。
中小学生的学习意志、注意力、情感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非常薄弱,往往在学习中遇到学习困难就退缩,甚至放弃学习。这点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体现得更突出。我在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时经常会发现有漏题、空题的现象,问其原因,多半是因为不会。有的可能题目都没有读,看字数多或是最后一题就放弃了,根本没有思考,遇到学习困难就退缩。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思维性强、抽象概括性强等,这样务必要求学生具备坚强的学习意志,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数学时要排除学生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的思想,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交往互动,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创造性地给学生学习上成功的体验。特别是做到一些有难度的题时,要及时引导和鼓励,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勤思考、不退缩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模式化,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
我国数学教学大纲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注入式”,很多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的练习。比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时,不注重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直接让学生死记公式,在后面的练习或复习中,都不在提或者很少提公式是如何得出的,只是一味地背诵公式,学生也很快忘记了是如何得到此公式的。或者有的诸如此类的教学,在时间比较紧张时,有些老师也就顾不了那么多,直接或间接地就告诉了学生公式,让他们一定要记得公式,做题时套用就可以了。这样就不是“启发”而是“注入”了。
这种“注入式”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我认为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教师对教材把握不透彻,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教师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应用,不仅反映了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而且反映了自身的数学素养和知识水平。
教学中,不少教师把精力和注意的焦点都放在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上,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其一是对学科内容本身缺乏研究。由于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整体建构不甚了解,缺乏深厚的学科底蕴,教学中就事论事,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不能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其二是不注意研究或不能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抓不住要害,教不到点子上,也就降低了教学质量。其三是太依赖教材。由于过分依赖和局限于教材,因而不能和不敢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创新性发挥,致使教师教得吃力,学生也学得无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渴望成功是人的天性,成长中的学生如此,我们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转换教育观念,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心理和思维水平,教学中要公正地对每一个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把“爱心”放大,关注每一个学生。课余时间努力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受人尊重的人民教师。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长远的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探索和解决。以上仅是我有限的认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建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