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才 抓思想 稳固企业发展动力源
2013-04-29李建华
李建华
摘 要: 人才的自身素质和共同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理论前沿》中曾提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本质体现,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的可贵说法;以人为本发展经济是不断满足和丰富群众物质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以民为本发展经济是将仁义道德放在物质利益之上;以人为本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和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和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着重思想建设,稳固基础力量,从而发展。
关键词 :企业发展 以人为本 着重思想
1企业发展必须依靠团队精神
企业从建立之初,规模初定,人力资源管理才能逐步建立,长效发展,从量的累积到质的飞跃是经过一定过程的,需要规范的工作模式、工作程序,需要能够很好的掌握人力资源,需要一个坚强而富有工作激情的领导团队,规范管理,达到长效机制。团队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2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造优秀团队
当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必须具备独特的核心能力。人力资本在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一个企业,如果希望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企业自身的员工入手,致力于企业人力资本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优秀的团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有了共同目标,没有合作的团队就像海上航行的船没有合作的舵手,怎能保证前行的方向。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创建优秀团队的根本途径。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
以人為本的管理致力于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知识生产力指企业利用其知识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是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方式,是建立企业中人与其他要素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3.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思想动态
市场经济的今天,机械化的工作模式以及社会化大分工的逐步细化,造就了定岗定位的标准程式,同时也更突显了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流动就逐步突显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人力是一种资源,人才是一种贵重资源,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是能以简单的数字估价得了的。古语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稳固人才、以人为本重在把握思想。动态地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发展,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建立职工主人翁意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练一只优秀的团队,企业才能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及时地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从而降低人才的流失率,将人才的流动率控制在良性范围内,保持企业活力的同时留住优秀的人才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建立从上而下的良好的沟通平台:建立的良好沟通平台,主要责任在于企业领导层。了解员工的职能网,找到网链上的基础终端,通过了解掌握员工的工作潜力开发程度、团队合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从而寻求在职能分工上的平衡点,利用资源管理合理化原理,进行平衡分配,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和工作激情。
32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通过各种平台,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要让员工有能够反映真实想法的途径,并能将这些想法直接反馈给企业的领导层。通过传播,起到平等对话的效果,以期给员工一个释放的平台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33建立绝对的信任机制:要想产生互动的效果,建立绝对的信任机制,必须构架在前两个基础之上,有了基础的了解和沟通,建立彼此的信任,但此种信任必须建立在领导层对前述问题积极的反馈基础上,员工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想法、思路得到反馈,能够很好地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并对工作产生极大的激情和动力。
4.结语
为了人在更好的环境里生活。发展依靠什么?当然依靠的是人,管理者管理人的根源在于思想,掌握好员工的思想动态,通过有效的手段和管理机制达到激励和凝聚人才的效果,通过创新和改革,推动企业达到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阳,人才流失成因分析,人力开发,2003,(6).
[2]潘金云、陈小平,人力资本是劳动者的基本财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7;
[3]严雄,入世后如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
[4]郭全中、陈东,人力资本与企业发展,人力资源,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