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013-04-29其木格
其木格
摘 要: 高中语文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阅读,阅读能力不仅是一种应试技巧,更是人们在终身学习过程中必备的技能。作者在对影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量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再是为了应试而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阅读分数在高中语文中的比例必会越来越大。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就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优秀的作品需要学生自己咀嚼里面的语言意味,领略文章的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不仅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但是目前,我国阅读教育中,往往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是应试技巧,而不是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魅力。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往往会把阅读理解的固定解法模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套用这个模式,回答阅读理解中遇到的问题。在阅读理解中取得高分往往成了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标准。
其实,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能从阅读理解的分数评判,而是看一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己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会限制学生的阅读思维,因为学生在考试中最经常碰到的就是“这篇文章主旨是什么”、“文章线索是什么”,而标准答案却只有一个。但是阅读不同于其他客观题目,每个人对于文章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能领会到思想精髓也应该是不同的。千篇一律的回答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那么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自主阅读,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本文先对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做了分析,随后提出了客观可行的意见。
一、影响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
影响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有很多种,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有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与动机,而外在因素有老师对于学生的鼓励、家长的奖励,以及语文上课的模式和方法等。
(一)兴趣使然
有些学生很热爱阅读,自身的阅读量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书多了,次数多了,对于书、文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会加深。阅读会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当学生有兴趣阅读时,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自然而然会大大提高。有些学生阅读只是纯粹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读书而阅读,这就失去阅读本身的乐趣。
(二)阅读动机
很多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只是期望在高考中见过自己曾经读到过的文章,而不是领悟文章本身的意味。学生阅读只是为了在高考的阅读理解中取得高分,或者为了老师的奖励。这样的阅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自我阅读,但是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自己把阅读当成生活乐趣,才能真正理解阅读。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喜爱阅读。老师上课内容丰富有趣,能调动课堂气氛,学生乐于参与配合,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相应提高。
好的课堂环境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真正融入阅读的情境中,并不是单纯地为了阅读而阅读。同时,语文课堂不同于别的课堂,应该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能发表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阅读感受并没有对错之分。
(四)阅读习惯
阅读在很多时候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学生边阅读会边做笔记,用笔记录下自己认为好的词句,一方面积累阅读量,另一方面温故而知新。
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贵在长久的坚持。一些学生阅读只是临时抱佛脚,在考前多翻翻书,采取押题形式。这样的学习习惯可能会让你在考试中投机取巧,但是对培养阅读能力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有些学生十年如一日,每天都会抽出固定的时间看书,既保证自己的阅读量,又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提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不爱阅读,即使逼迫他看书,也学不到任何东西,这样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来说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在课上应用多媒体,以视频、图像吸引学生;开展多节时事评论课,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想到的在课堂中表达出来,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喜爱阅读,理解阅读的精髓所在。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不应该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应该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主动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己探索文章的主旨、奥秘。同时,应该坚持每天都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同时,随手拿笔记录自己遇到的好词好句和感想,并时常复习。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阅读量增加,阅读能力也随之增强。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在对影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巴丹主编.阅读改变人生[M].东方出版社,2011(07).
[2]高瑞琴主编.阅读学新论[M].语文出版社,2012(05).
[3]裴蒂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