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
2013-04-29钱明
钱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发挥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真正的主体。开展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对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当前国内外教育界并没有对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含义作出明确的界定,但是综合国内外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实践,我们可以如此定义小学合作教学:合作学习是小学教学的一种新方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以教学动态因素为互动合作动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控制行为。
二、小学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小学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课堂上设置多级别、多层次的语文学习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发挥合作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在上课之前根据课程的内容,根据班级学习的实际情况,设置多层次、多级别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准确和科学的基础上,要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符合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幸福是什么》为例,教师在讲授课文,开展合作教学时,可以这样设定学习目标:首先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其次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涵,也就是幸福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换来;最后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小学生知道在生活中要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灵活地设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相应目标。
第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强调多维度的互动学习。小学语文合作教学中的多维度学习,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合作学习强调多维度的互动学习,促进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同时接纳来自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复合信息。在小学合作学习中,将学生的互动學习提高到一个特殊的高度,能有效开发和利用小学教学中的各种资源。
第三,小学合作学习强调集体性与个体性的高度统一。小学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不能就此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要突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帮助的作用,突出教师讲解知识的重要性。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集体讲授是必须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集体讲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集中性、解决问题的统一性,迅速解决课程的疑点和难点。教师进行集体讲解之后,可以在课堂上留出必要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自己动手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学习的个体性。
三、小学语文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途径
第一,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合作学习要确定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小学合作学习更加突出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与配合性,教师通过合适的途径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将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主动行为。因此,要想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必须确定学习的主要内容,根据小学语文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设定科学合理的内容。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应学生特点、教材特点的学习内容,因为学习内容选择得越科学、恰当,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越透彻,就会越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确定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时,还要安排一些适合小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认知结构的活动。
第二,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合作教学要合理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教学的学习小组,并不是教师随便安排的,而是建立在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接受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学习成绩优劣相搭配、男女比例相搭配的方式,避免出现学生在自己找小组的时候专门找自己要好的小伙伴的问题。学习小组,人数不宜过多。教师在划分小组的时候,不应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为依据,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征。
第三,教师要努力开创有利于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学习环境。要想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外在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为班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主要包含文明的班级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环境、合作交流的信息环境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一定要从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特点出发,确定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合理安排学习小组,努力开创有利于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学习环境。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