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品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2013-04-29王静
王静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中开展以有效文学作品鼓舞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活动,主要通过欣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美感效应,选择一切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和培养良好文化情结的基础文学作品,通过幼儿教育的多种多样化辅导,把它变为既是学习文化语言的一种教育活动,又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础工作的一些重要任务来抓。其目的在于向幼儿展示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具有美感价值的成熟、优秀的语言,扩展幼儿的词汇学习,培养幼儿善于阅读的习惯,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在欣赏作品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关键词:儿童文学;学前教育;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
一、充分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美感教育功能
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筛选、积淀,流传至今,可以说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价值。首先是美学向度上的价值,传统的幼儿文学是为幼儿创作的、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并为他们所能理解和欣赏的文学作品,短小、浅显、稚拙、天真、明净、单纯,充满浪漫的诗意。在幼儿园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家长对自己孩子阅读不满意的声音,这对刚刚步入幼儿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或许是最初的考验,对此我也从身边孩子身上有所体会。孩子们每次要他拿着读物在书上乱写乱画,他会理直气壮的顶撞家长,所以家长只好把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任务全部寄托在老师身上,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和孩子直接凝结在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中,教与学都很矛盾,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尤其现在的幼儿个个都非常有个性,这无形中增加了幼儿阅读教学难度。其实,应该在家长积极的配合下,首先要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变压力为动力。这样的结果也可想而知,如果让我们成人也每次重复同样的劳作,你会感兴趣吗?道理是相同的,我们也希望能有不一样的尝试,可以让我们有自由发挥的机会,最主要还是自己感兴趣的才好。幼儿通过感受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生活在诗意的想象之中,现实在他们稚拙的眼光中常常化为神奇的童话世界。其次是功能向度上的价值认识。文学的审美价值一般体现在认识、教育、美悦几个方面。如: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增长知识,培养其求知兴趣;丰富幼儿园的语言和情感,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美感,提高审美能力;愉悦幼儿身心,培养良好性格等。
二、深刻挖掘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以往的语言教育目标也主要是帮助幼儿掌握某一知识或技能,亦即以知识技能的获得为目的,如词汇的丰富、道理的感知,而忽视了儿童文学作品其重要的价值——语言与思维的整合化。其实,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必须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目标,而将侧重点放在借助某一知识点或某一项技能来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认知特征、创造性情感特征、创造性人格特征及良好的思维特质。以往的教学主要目标主要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其中的某些词句,会复述故事。学前创造教育中的文学活动则强调充分挖掘故事内容和表达形式的教育因子,以此为手段激发幼儿思维的求异性、兼容性、发散性、敏锐性、灵活性、流畅性、批判性等创造性认知特征。所以,笔者将该活动的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又如,在《给熊奶奶读信》活动中,我们将目标定位于:借助两种音乐的不同风格,感受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信口吻,尝试恰当地进行表达;进一步了解信的格式,能大胆表述信的内容;懂得用恰当的语言和语气与人交谈,体验这种交谈带来的美好心情。
三、选择优秀作品鼓舞孩子健康成长
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幼儿形成和塑造自我意识中人品、学识、能力的榜样和偶像,是人生起航的基础。教师要选择作品中那些德高者的形象、博学者的形象、外在美的形象。德高者是指人品的高尚,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是人物形象的最重要的因素;知识渊博是指一个人的学识、能力等基本素质要过硬、学识水平高,这是树立良好形象的极其重要的基石和主要内容。外在美是指一个人的衣着得体、端庄,言谈举止文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表形象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形象载体,通过教师的文明的言谈举止,端庄的衣着和仪表,能将作品中人物形象正直的人品、渊博的知识、高尚的追求等内在气质外化出来,从而转化为幼儿对美好事物产生良好评价的形象效应。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幼儿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良好人文修养水平,为孩子们将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教学中首先要选取那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从心灵深处感化幼儿,提高他们的文化品质修养。文学作品中人物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在为孩子们选取儿童文学作品指导阅读时一定要注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情感诱惑力,这是幼儿阅读教学的首要基础。这对学生学业的提高、知识的增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对幼儿的阅读辅导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注重自己的文化品位、内涵、气质和修养,加强个人文化修养和对幼儿文学启蒙的心理辅导工作。
四、在阅读领悟中强化审美感知意识
文学观念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我国过去一直强调的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今天也慢慢得到纠正,儿童文学的文学性及其审美价值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不否认文学客观存在的教育性,但它不是文学的全部内涵。所以幼儿文学欣赏应遵循相应的审美指导原则。那就是褪去教化的外衣,还文学本来的面目。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着重引导幼儿感受生活美的细微变化,那意境优美、朗朗上口的诗句引人入胜。有利于培养幼儿主体意识强化创新审美能力,教师让学龄前儿童在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美的同时,尝试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力,促使幼儿的对美好事物展开无限的向往和憧憬。在欣赏诗歌时以多种活动形式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欣赏理解和感知诗歌韵律美和表现形式的同时,发现诗歌的一般表述规律,学习与同伴合作创编诗歌,把活动的落脚点定位于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鼓励幼儿自主创新,同伴合作,表演、表现童话中的经典情节,这个活动,不仅让幼儿充分地表现、表达,还让幼儿围绕舞台布置、头饰设计、简易服装制作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美术创作活动。
结束语:
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教育者出于责任感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幼儿在审美实践和审美操作中,尽可能把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效結合,使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因为,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儿审美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是幼儿欣赏文学的引导者和保护伞。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幼儿园教师片面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感知力和催人奋进的情感力量,忽视了文学作品中语言教学的基本功能和文学艺术的价值,应该高度重视文学作品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思维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