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基础,提升能力
2013-04-29林国莉
林国莉
面对“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提法,我再次研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分析了近几年来的中高考趋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迈出了改革的一小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利用课程资料,师生互动抓基础,两种做法
1.作为课堂教学引领者的教师,我尝试以下做法:
(1)完善个性,向专业化教师进发。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博大精深的专业化知识才能让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受益匪浅。因此,我努力钻研大纲和课本,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延伸,课堂上精讲多练。我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我必须先背会;我要求学生每天一记,自己也必须坚持做到。这样,师生资源互换,成功共享,自得其乐。
(2)促师生共进步,课堂上师生互动,一课一得。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定向,明确目标,课后及时总结目标实现情况。课间我和学生一起比赛阅读演讲;一起学写诗歌及一言心得;共同探究发表自己见解。争取教有所得,学有所能。
(3)重课后反思,及时反馈提升自己能力。如今,反思型教学已成为促进教师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每节课后,我都要反思自己:所备的课是否适于今天的教学?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产生什么效果?及时给学生作出课堂评价,并调整今后的教学。
2.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我是这样要求的:
(1)课前预习是前提。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看学生是否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让学生立足课本,注重基础,课前预习勾画识记每一课的作者、字词拼音、含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标注关键词句。每次课前由小组长检查登记,或者教师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进行抽查、订正,把好基础质量观。
(2)课堂高效是关键。课改要求每一堂语文课必须以课本为主线,其中贯穿阅读、探究等环节,采用分组合作、竞赛、个人研究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3)课后巩固是保证。《新课标》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长期的积累。而课后的作业、阅读、体悟等,都是达到巩固目的的要素。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外时间,让八个小组确立了本小组这一学期的探究主题,如名著探究,文学体裁的小说、诗歌、散文探究。学期中留给学生两节辅导课整理资料,学期末各小组每人撰写小论文,教师给予总结评价。
二、开发课外资源,培养兴趣提能力,三个重视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有了一定的爱好,辅以适当的方法,再加上主观努力,方能有所成。因此,教学中,我认为最有效的还是以下几点:
1.重激趣
(1)每周一用讲小故事引入本周名言积累主题,每天课前朗读名言警句。每天课前由一学生介绍所读美文,由此引入课文,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结合课标要求,每两周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编自演,或担当节目主持人。联系自身和生活实际及云南保山地域文化特征展开活动。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师生都获益。
(3)虽然新课标并没要求初中学生创作诗歌,但我还是很注重古诗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常利用课外资源激发学生涵咏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例如 :学习“莲文化的魅力”专题,通过投影,我给学生展示了不同姿态的莲花图画,让学生给画配诗,不到十分钟,学生就给这一副图写下了《咏莲》
片片红莲一色裁,朵朵羞容已欲开。
疑是罗裙云中舞,喜看仙子天上来。
诗歌虽写得有些笨拙,但已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为以后欣赏、品味古诗文奠定了基础。
2.重情景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上《口技》一课,因无法每一堂课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就让学生模拟各种事物的声音,告诉学生:这就是简单的口技表演,并把学生的表演和课文对比,突出口技表演者的“善”。又如上《热爱生命》一文,我这样创设情景:让甲乙两同学有感情朗诵了提前准备好的一段话,以此引入课文。
除此之外,创设情景还可以由讲故事、颂诗词、唱歌或实地观察体验等多种方式引入,不同课文应选择适宜的情景方式。
3.重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里暗示会及时调整好师生情绪,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出无穷的动力,以促其成功。每天课前,我都给自己暗示:今天有很多老师听课,我必须上好这堂课!或是今天我将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惊喜!同时,我让学生自我暗示:今天我一定会弄清楚一个问题!这一堂课我一定要举手回答问题!有目标有信心的学习,定是高效的。
三、注重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种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评价功能。根据新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我选用了以下方式去做:
1.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决定性的教育作用。同样,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学生敢于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授知识的修正或分析进行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升。因此,课堂上,我常常注意把握时机,运用口头语言或身体语言的目光、表情、手势和动作来传达我对他们的鼓励、欣赏和诱导。以达到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潜能,诱发学生探究精神的目的。又通过量化评分不断升级的方式激活学生的竞争力。每一节课后,我让学生就我上课时的语言、态度、方法等进行反馈评价,以使我及时调整弥补自己上课时的不足,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我常常由学生总结自己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思想体会,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并采用口头或书面表达方式写出“课堂一言心得”。对自己的得失作出评价,使学生由被动参加转化为主动参与,并增加快乐、愉悦学习的色彩。
3.学生学习探究中的生生评价
新课程课堂教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分寸、控制尺度。设计推进环节——学生之间问题的提出、整理、分析、解决,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各种观点进行碰撞、整合、交流、共鸣。尤其是作文,习惯了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一定会重视,但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就很有意义,口头表达或当堂作文采用此法,让学生在评价与被评价或进行反评价中迸射出心灵的火花,这种评价虽是稚嫩的,但却鲜活、贴切,效果很好。
4.课堂结束后的综合测试评价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课后的作业、测试,在功能性方面仍然具有其他教育手段所达不到的功力。
以上这些不过是我结合教学实际的几点做法而已,从理论依据上讲可能还不够成熟。但美国的普拉斯说:“所谓创新,有时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我想:把别人的说法和做法往深处和广处去做,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