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借摘抄 助语文一臂之力
2013-04-29闫莹霞
闫莹霞
对于韩信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对于语文来说,我要说“成也积累,败也积累”。那么如何积累才能助语文一臂之力呢,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感受如下。
首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有一定厚度同时质量比较好的摘抄本,让学生感觉比较重视,不能胡乱对付。每个人都要有一本课外书,或读者文摘,或意林,或满分作文,或教材积累等,相互之间可交流着看,把看的好的感受写在这本漂亮摘抄本上。
然后,对摘抄的内容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平时我是这样规定的。一星期七个一,一个成语,一则笑语,一则素材,一首古诗,一篇优美现代文,一句名人名言,一段星期感受, 其余内容多多益善。为何这样要求呢?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成语是高考必考的一项,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做准确此类题没有技巧可走,只能熟能生巧。但前提是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同时学生需要激励,鼓励, 而名言警句就是其力量的源泉,也许一句你看似平淡无奇的话,确让学生受益终身,从中找到奋斗向前的力量, 也为议论文积累大量的理论论据,一举两得。高考十一分的古诗文阅读一直让学生无从下手,读不懂诗歌,一方面因为诗歌本身,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的修养不够,很少读诗,更是很少背古诗。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每星期一首古诗,再加上五十字左右的翻译鉴赏,日积月累,慢慢地学会翻译,慢慢地也会赏析了,做起题来比以前得心应手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的反馈在积累古诗词这一块确实有效果。平时在写作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运用素材不能得心应手,素材太老,典型而不新颖,故作文往往得分不高,要想打破这样僵局只能让学生多积累素材,一个星期专门积累一类话题。如“诱惑”话题,学生可以积累既典型又新颖正面素材(谭嗣同、文天祥、岳飞、卓君、成龙、陶渊明、苏武、李白),以及反面素材(李斯、洪教头、秦桧、汪精卫),日积月累学生在写作中会受益匪浅。考试中二十五分的小说阅读或人物传记阅读,也是仅次作文六十分又一重头戏,而摘抄优美文章定能助学生在此项上一臂之力。一星期在学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定会让你有所感悟,把这种感悟写在摘抄本上,既是青春过程的展示更是练笔的好时候,字数不再多少,而在于真,而在于有情。劳累一星期放松自己也是对自己的犒赏,摘一小则笑话是必须的。
一星期七天都在摘抄,都在积累,如果能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上学期我带的一个班,接班时语文成绩很不理想,在全年级平行班倒数第一,但经过三个月的强制练习,期中考试稳居全年级平行班第一,这是最好的证明。偶尔在学生摘抄懈怠时,你可以在每星期收一次的检查之中,摘取几本字体内容都是精品的学生摘抄本,把它张贴出来,作为激励、鼓励学生的一种方法,效果也是不错的。
苟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说积累在语文整个学习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以上提出的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一点小小的感悟启示,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