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的“自杀”
2013-04-29丁萍
丁萍
摘 要:通过分析祥林嫂一生的重要经历,尤其是她的两次变胖来看其身上存在的奴性思想,这种奴性思想是其走向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进而揭示小说主题。
关键词:祥林嫂;胖;奴性;奴隶
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曾经把中国的历史分为两个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他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而其发表于1924年的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一生便始终在“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这两者之间沉浮。
关于《祝福》中祥林嫂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压迫、毒害、剥削导致了祥林嫂的死亡;有人认为以柳妈为代表的愚昧大众对祥林嫂的死亡起到了推动作用;还有人认为以“我”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无力援助直接导致祥林嫂的死亡。以上说法不无道理,我认为祥林嫂的死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自杀”,即她身上严重的奴性思想。
细读小说,我们会发现小说中两次讲到祥林嫂的变胖,第一次是祥林嫂初次来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帮佣,虽然干着繁重的体力活,但是“她却很满足,口角边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次是祥林嫂被迫嫁给贺老六后,通过卫老婆子的口,得知她生了一个儿子,“儿子胖,母亲也胖”。但我们细细品味祥林嫂这两次变胖的前后,却发现其中隐含着残害祥林嫂生命的杀手——奴性思想。
祥林嫂是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她在二十六七岁死了丈夫,她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要把她卖到深山里去。在祥林嫂婆婆的眼中,她就像家里的猫狗一样,可以被随便处置。而祥林嫂面对被卖的噩运,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帮佣,她的这一行为从表面上看是在维护自我尊严,恪守封建社会的“一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但实质上却是她的奴性思想的体现,她的逃婚行为是在维持封建礼教的前提下进行的,她无知无为地充当了封建礼教的奴隶。来到鲁镇的祥林嫂安分耐劳,她初次到鲁四老爷家时是“顺着眼”,“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极其细致地写出了祥林嫂性格中的温顺奴性。她的所得远远不及她的付出,可她却“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种做稳奴隶的心态被鲁迅生动地描写出来。在这里作者以劳动的繁杂与祥林嫂的“满足”构成反差,祥林嫂只要能保住名节,从一而终,就可以无忧无虑地愚昧地劳动。作者用祥林嫂身体上的艰辛劳作与心理上的“幸福”“满足”作反差,揭示出其精神上的悲哀:不以繁重劳作为苦,反而以之为“满足”“幸福”的祥林嫂只是暂时摆脱了再嫁的精神压力,暂时做稳了奴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她的奴隶地位。祥林嫂从婆家出逃的反抗到在鲁四老爷家帮佣的“幸福”“满足”的这条路恰恰是其由做奴隶而不得到暂时做稳了奴隶之路。
如果祥林嫂能保住她的奴隶的地位,也算是其生命中的幸福。可是这样的幸福、稳定却被打破了。祥林嫂被她的婆婆劫了回去,强行把她嫁到深山老林里去。祥林嫂想要凭借一身力气做稳奴隶的梦想彻底破碎了。于是祥林嫂一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在拜天地时,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她的这种激烈的反抗行为是欲做节妇的表现,是想为自己争得一个奴隶的地位,可是残酷的现实却扼杀了祥林嫂一个微不足道的梦想,这是何等的可怜、可悲!
经过激烈反抗的祥林嫂最终屈服于以其婆婆为代表的“夫权”,她嫁给了贺老六。从卫老婆子那我们知道,祥林嫂嫁给贺老六之后,到年底生了一个男孩,“儿子胖,母亲也胖”。祥林嫂的这次变胖能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常说“心宽体胖”,我想祥林嫂的这次变胖与她的“心宽”有关。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的这次婚姻生活过得比较幸福。“上头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她不必再遭受婆婆的压榨。而且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祥林嫂对贺老六也是有感情的,祥林嫂的儿子阿毛被狼衔走以后,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向人们反复讲阿毛的故事,祥林嫂的语言是“我们的阿毛”,这里的“我们”很显然指的是她和贺老六,由此可见祥林嫂的心里还是装着贺老六的。祥林嫂对贺老六的感情也可以从“捐门槛”这个细节中看出来。她听信了柳妈的话,知道了阴间地狱对她这样再嫁女人的威胁,不惜一年的工钱捐了赎罪的门槛,希望在死后不被锯成两半分给两个丈夫,而只是判给一个人,判给谁呢?当然是贺老六,因为这在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曾经向“我”问过死掉的一家人能不能见面的问题,这里的“一家人”指的应当是祥林嫂、贺老六和阿毛,所以祥林嫂还是想要自己判给贺老六的。由以上可知,祥林嫂与贺老六之间的感情还是很融洽的,这是让祥林嫂变胖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可以说此时的祥林嫂做稳了奴隶,她满足于这种生活,幸福于这种生活,可是这种满足、这种幸福却严重背离了束缚整个中国尤其是底层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注定是不能长久的。
不幸又一次发生在暂时做稳了奴隶的祥林嫂身上。她的第二任丈夫不幸患伤寒而死,儿子阿毛又被山里的狼吃掉,在那个三从四德的社会里,祥林嫂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被大伯赶了出来,走投无路,再次来到鲁镇。这一次来到鲁镇的祥林嫂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手脚变得迟钝,引起了四婶和四叔的不满,尤其是鲁家祭祀的时候,祥林嫂失去了摆福礼的资格。她常常反复向人们讲述她的悲惨故事,不但没有博得大家的同情,反而成为大家饭后的谈资,供大家咀嚼鉴赏。她苦闷于柳妈所说的死后到阴间两个死鬼男人为争她而要把她从中间锯开,于是她将历年来积存的工钱捐了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以赎罪。当祥林嫂倾尽所有为自己赎了所谓的“罪名”之后,在四婶家祭祀的时候,她很坦然地去取祭品,结果却遭到了四婶严厉的制止。祥林嫂无论怎样救赎,怎样努力都无法恢复自己做稳奴隶的地位,伴随她的只有绝望,最终被赶出了鲁家的大门,在祝福的鞭炮声中死去。至此祥林嫂的做稳奴隶的梦想彻底破灭。
由祥林嫂的两次变胖的前后我们会发现祥林嫂的人生历程始终在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奴隶之间挣扎着,最终沉溺到了死亡的深渊里。可以说,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所吃的悲剧,更是一个“自杀”的悲剧,她身上所存在的严重的奴性思想让她走向了死亡。我想这也是鲁迅先生在这篇小说当中所要批判的中国国民长期在封建文化浸染下所形成的劣根性之一吧。想要彻底清除这种劣根性,那就只有从根本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给国民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
?誗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