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3-04-29任延凤
任延凤
摘 要:通过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选择“以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组织“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灵魂“的教学活动,创设“以民主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实施“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浅谈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创新意识
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结构。
首先,教师在确定生物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强调“培养创新精神”,转变“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教师要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理清生物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地强化能力目标和创新精神。如在学习酶的发现过程,孟德尔两个遗传规律的创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思维历程去亲身体验一番,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选择“以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内容
作为生物学教师,教师的教学不要局限于课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驾驭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如讲鸟的多样性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野外去观察当地的鸟类;讲生态系统时,带领学生到草原去,让学生亲身体验草原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系统。
三、设计“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精辟名言,生物课的教法设计要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要使教师的“教”的活动始终为学生“学”的活动服务,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如在讲色盲的特征和遗传规律后,一些问题意识较强的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教师所说的“绝大多数色盲是红绿色盲”这句话,提出了红绿色盲患者分不清红绿灯这样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一个全新的设想:“在原有红绿灯颜色不变的前提下,将红绿灯的红、黄、绿三种颜色创造性地分别与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相结合,还将这种结合延伸到了汽车的尾灯上,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交通信号灯对色盲患者无效的难题。这样的思考,这样的实践,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发明。
四、组织“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灵魂”的教学活动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如教材中涉及的“克隆羊”的知识,课前可布置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搜集材料,课上进行讨论。在课上,有的同学认为“克隆羊”的出现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成果,这是科学的巨大进步;而有的同学通过新闻媒体看到“克隆人”的一些信息,认为“克隆人”的问题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应当禁止“克隆人”的实验。这样的讨论不但使学生了解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成果,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创设“以民主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
生物课堂教学要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不怕出错。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和获取知识的性格特征。如在讲鸟时,有的学生突发奇想,问老师: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教师在这时应抓住这个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给予表扬,并在新课结束时补充有关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这一生物进化方面的知识。
六、实施“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实施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离题的学生,不要生硬地打断,引导他们再想想;在批改作业时,对于成功之处,一定要鼓励和表扬,对待中、差生的作业,要努力发现闪光点,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生物学课堂成为实验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
参考文献:
刘运良.谈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祖国:教育版,2013(3).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古城学校)
?誗编辑 斛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