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肉毒杆菌
2013-04-29郁风
郁风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肉毒杆菌事件,再次将全球最大的乳业公司之一新西兰恒天然集团(Fonterra)推到了风口浪尖。
8月3日,恒天然对外宣布称,其2012年5月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这些可能造成服食者中毒的问题原料粉被提供给了包括3家中国企业在内的8家客户,用作生产婴幼儿奶粉、运动饮料和饲料等。
这一事件随后的持续发酵对恒天然品牌造成了相当的打击,乃至“洋奶粉”在食品安全上的神话因此被打破。不过,恒天然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公开主动和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并尽可能快速地实现召回的做法,还是赢得了外界的多数认可。
有专家对《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表示,从恒天然到新西兰政府面对危机的积极应对,都值得中国乳企和监管部门学习。此次风波也不会对外资奶粉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产生太大影响。
为什么“迟迟未报”
恒天然声称,2013年3月该公司在新西兰北岛怀卡托地区豪塔普工厂的一根管道受污染,检测中发现使用受污染管道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中梭菌属微生物指标呈阳性,但仍属于无害现象。直至7月31日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一个样本存在可能导致中毒的肉毒杆菌。8月2日,恒天然向新西兰政府报告了这一情况。次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披露。
8月5日,恒天然再次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司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思向消费者致歉,并承诺涉事产品将会在48小时内召回。
据介绍,受污染的浓缩乳清蛋白共计38吨,18吨被恒天然用于生产半成品基粉,它们被销售给奶制品生产商,其中包括达能旗下品牌多美滋、新西兰纽迪西亚公司奶粉品牌可瑞康以及一家不愿公开名称的乳企。还有20吨销售给了3家饮料公司和3家动物饲料公司,其中3家饮料公司分别是娃哈哈、可口可乐和澳大利亚的一家饮料公司。
据悉,在2012年5月生产完此批38吨产品后,上述涉事生产管道已未再生产任何产品。
8月6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称雅培公司的婴幼儿奶粉存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风险,要求召回。恒天然表示那家要求保密的企业正是雅培。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常温、低酸和缺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它在不正确加工、包装、储存的罐装的罐头食品或真空包装食品里,都能生长。肉毒杆菌本身没什么毒性,但在特定情况下会产生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剧毒,人体摄入0.7-0.8微克就会致命。
由于这些受污染的乳清蛋白是去年5月生产的,但事隔10个月恒天然才发现问题,并又过了近5个月才确认其被肉毒杆菌污染。恒天然因此颇遭诟病。8月5日,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也认为,恒天然应该在发现产品可能有问题时就采取行动,而非在确定污染物后,才将结果公之于众。
就此,恒天然方面解释,梭菌属微生物多达数百种,大多数属于对人体无害,恒天然的质检部门对问题原料粉实施逐一安全筛选,这一工序因涉及微生物种类众多而不得不历时数月。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全世界的乳品标准中,都没有对于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因为肉毒杆菌在乳品中并不是常见的污染物,而标准的管理是要考虑成本的,因此,各国都不将其列入标准。
“病菌种类数量确实众多,肉毒杆菌也不是强制性的检测项目。”在接受《中国经贸聚焦》记者采访时,东方艾格奶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不过,这个发现和确认问题的周期还是长了些,效率相对低了点,这是恒天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之一。”
如何赔偿尚无说法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对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粉和奶粉基粉的进口无限期叫停,直至事件影响确认或问题解决。企业要进口新西兰乳制品,也需按照生产日期或批次批批提供肉毒杆菌检测报告。
受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影响,恒天然乳品部门董事总经理盖里·罗马诺已于8月14日辞职。此前的8月12日,恒天然宣布,集团董事会已成立针对WPC80(浓缩乳清蛋白)事件调查的委员会,计划六周内全面、彻底地完成对整个事件的独立调查。同日,约翰·基表示,新西兰政府将成立一个部长级调查委员会来彻查恒天然污染事件,调查有望在年底前完成,他届时还很可能亲自前往中国通报调查结果,以重新恢复中国消费者对新西兰乳制品的信心。
与此同时,各家涉事企业正在对相关产品进行召回和处理。
据報道,可口可乐的4.8吨问题原料中25公斤被用于生产美汁源菠萝口味果粒奶优(一个批次共19028箱),并售往云南、广西和广东3个省份,目前正开展召回工作;娃哈哈涉事的乳清蛋白粉共计14.475吨,波及55个批次产品(包括爽歪歪、AD钙奶、钙好喝),其产品基本销售完毕。
恒天然表示,浓缩乳清蛋白在超高温或酸性环境下进行加工之后可以完全消灭细菌。因此,相较于饮品和动物饲料,幼儿营养品更容易含有有毒肉毒杆菌。
多美滋采购的问题奶粉已制成了664.118吨较大婴儿配方奶粉,已有420.188吨流入市场。多美滋方面表示,已紧急封存并下架相关批次的产品,并在全国900个城市4900家指定门店设立召回点。此外,达能旗下品牌牛栏奶粉也宣布,在香港和澳门回收两批次共计10万罐左右的幼儿助长奶粉。
而同样受波及的新西兰本土品牌可瑞康,目前在新西兰市场召回今年5月21日至8月2日期间生产的两款产品,即:普通装可瑞康一阶段婴儿配方奶粉(0-6个月)、可瑞康金装二阶段较大婴儿配方奶粉(6个月以上)。达能(中国)表示,通过官方渠道进口的可瑞康产品未受污染。
雅培则紧急宣布对两批次幼儿喜康力(3段)奶粉进行“预防性收回”并销毁,召回产品共7178箱,其中已售出约112箱。雅培强调,其并没有使用恒天然的问题批次产品,但召回批次在恒天然包装线上包装,该包装线在使用有问题原料后未经彻底清洗即开始包装雅培产品。
相关赔偿方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过,目前恒天然官方还未就此有明确表态。在乳业专家陈连芳看来,这也是恒天然做得不够好的另一方面。“虽然肉毒杆菌不是检测项目,没有标准,但被污染原料已经卖到了中国等国家,对消费者造成了事实上的损害。尽管目前还没有不适病例报告,但这种影响可能是潜在的、长期的。如何赔偿虽有难度,但恒天然应该尽早有个说法。”
三度“自曝家丑”
除了处理问题时效不够和目前尚无赔偿方案的质疑之外,恒天然应对此次危机的做法还是被普遍认为是合格的。
恒天然在查出问题后主动向社会公布详细情况。在向政府报告的同时,也将这一情况向涉事的8家客户进行通报,全力协助它们紧急展开调查,确保受污染的产品从市场召回。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将情况通报给相关的海外监管机构。
“恒天然从一开始就明确是自身责任,没有去遮掩问题,也没有找理由,而是主动披露。公司高层本着对客户负责和有交代的态度进行处理。新西兰政府也在此事上积极应对。从恒天然到新西兰政府的做法,很多方面都值得中国的乳企、行业和监管部门学习。”陈连芳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新西兰有着全球最严格的乳品产业追溯制度,因此一旦被查出有问题,政府或企业能在第一时间查清产品的来源、污染源和去向。这使其能及时地向公众通报,避免误伤无辜产品。涉事的可瑞康奶粉,也得益于这套追溯机制,快速查清了可疑产品的批次和流向,哪些在仓库、哪些在超市、哪些在运输途中,将会如何处理,一目了然。因此虽然事情重大,牵扯面多,但新西兰的消费者并未引起恐慌。
回顾这起污染事件的全过程,还有一个细节也引人思考——38吨的问题原料粉卖给了婴幼儿奶粉、饮料和饲料企业,但在漫长的一年多时间中,并未有任何一家客户在自己的生产环节中排查出这一有毒物质。最终,抓出肉毒杆菌并昭告天下的还是恒天然自己。
事实上,这并不是恒天然第一次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自曝家丑。
2005年,恒天然以8.64亿元人民币入股三鹿集团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其与三鹿合作后,获知三鹿等国内乳企在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2008年9月,恒天然不顾三鹿和当地政府的反对将信息上报新西兰政府,最终由新西兰政府出面,通过外交途径通报中国政府。恒天然对三鹿的数亿投资因此蒙受损失,其旗下奶粉品牌安怡、安满,也因由三鹿经营且部分奶源由三鹿供应而受牵连,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
今年初的二聚氰胺事件,同样是由恒天然自曝。陈连芳对记者解释说,对该事件应当客观看待。为降低奶牛场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新西兰当地的一种办法是在饲料或土壤里添加双氰胺成分,虽然添加的量微乎其微,处于安全值范围,但毕竟使得出产的奶产品有微量的双氰胺残留物,還是对人体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事件曝出后,新西兰也立即停止了这种做法,不允许乳品企业再进行添加。
恒天然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称,二聚氰胺在全球都没有纳入检测范围,恒天然检测出的量也在欧盟法规允许范围之内,可以说并不是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但是为了让贸易伙伴了解这一情况,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恒天然及时向外公布了这一情况。
陈连芳认为,“恒天然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最大乳业出口商,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在于其对品质的一贯要求。其实,多年来恒天然和新西兰的乳制品也很少因为质量问题被投诉或禁运。”
“此次事件只是偶发事件,应该会很快结束。事件不会对外资奶粉在国内的市场地位产生多大影响。”陈连芳对《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表示。
不过,肉毒杆菌风波尚未结束,恒天然即又再度遭遇质量问题。8月21日该公司发言人证实,今年5月恒天然出口中国的一批总重量为42吨的奶粉硝酸盐含量超标。
“局部、零星的问题频繁出现,就很难将其定义为偶然事件。”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也表示,多次质量事件的暴露,说明企业在生产规范过程中一些质量控制点出现了薄弱环节和漏洞,需要反思。
Tips:
乳清蛋白是从牛奶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增加奶粉中的乳清蛋白比例,比较容易被婴幼儿吸收,因而被普遍添加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中国规定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应≥60%,即乳清蛋白所占总蛋白质的比例应大于或等于60%。
奶粉其实就是由乳清蛋白粉+乳基粉+营养元素(分为干法物理混合和湿法物理混合)混合而成的。
与普通奶粉相比,婴幼儿配方奶粉去除了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去除了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加入了植物油,从而增加了不饱和脂肪酸、DHA、AA;还加入了乳糖,含糖量接近人乳;降低了矿物质含量,以减轻婴幼儿肾脏负担;另外还添加了微量元素、维生素、某些氨基酸或其他成份,使之更接近母乳。配方奶粉是分阶段的,宝宝到了什么阶段就要吃相应的奶粉,因为不同阶段的里面含的营养也不同。
恒天然在中国
恒天然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72年中国与新西兰刚刚建交的时候,当时中国就派代表团访问了“新西兰乳品局”(恒天然的前身之一)。也是从那时起,恒天然开始为中国市场提供婴幼儿配方粉;1982年,恒天然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并开始了与中国的业务往来;1993年,恒天然在广州建立办事处,进一步拓展在中国的市场。
恒天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虽长达30余年,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恒天然没有直接参与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竞争,更多的是扮演乳品品牌原料提供者的角色,为中国以及外资乳制品企业提供原料,产品用于生产种类繁多的乳制品,包括奶粉、奶油产品、奶酪及乳蛋白原料等。
除了向中国出口原产自新西兰的原料,恒天然还在中国经营着牧场。目前,恒天然在中国已有两个牧场投入运营,还有两个牧场正在建设中。此外,恒天然还为中国提供餐饮产品服务,为饼屋、酒店和快餐店供应乳制品。在中国,平均每10个比萨中,就有8个使用的是恒天然马苏里拉奶酪,国内半数以上的大型连锁烘焙店都选用其旗下的安佳乳品,中国国际航班使用的黄油70%也都是恒天然安佳迷你黄油。
恒天然也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乳制品,旗下品牌包括安怡和安满。安满在中国更是成为孕妇类乳品的第一品牌,占据了孕妇奶粉品类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后发制人
尽管恒天然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却最晚发力。1993年中国乳业第一轮投资拉开序幕时,意大利帕玛拉特、美国卡夫、英国联合利华等跨国乳业巨头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只有恒天然不为所动。
上世纪90年代末,就在国外乳业巨头纷纷碰壁的同时,中国本土乳品企业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隐隐现出伊利、蒙牛、光明三足鼎立之势。但是恒天然依然不为所动,将自己定位在产业链的上游,为本土的乳品企业提供原料乳粉,坚持了一贯冷静谨慎的市场策略。
进入21世纪,在中国乳制品市场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开始辉煌的黄金十年,国际食品巨头终于按捺不住,再次卷土重来:法国达能增持光明股份,英国RichKeen收购完达山股权。此时,恒天然经过详细的市场考察,决定出手。
或许是吸取了第一批外资巨头初次进攻中国市场时带着资金技术在中国直接建厂失败的教训,恒天然也选择了合资之路。历经多年谈判,2005年,恒天然以8.64亿元人民币入股三鹿集团,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然而仅仅3年后,恒天然第一次在华的扩张计划就因三聚氰胺事件折戟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