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时代,在这里扬帆起航

2013-04-29陈庆祥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云平台基础教育

陈庆祥

摘 要:去年以来,临沭县认真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行“应用驱动”的核心理念,全面实施云技术支撑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快速打造全国第一家基础教育“云平台”。

关键词:基础教育“云平台”;三通工程;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空间交流社区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8-0068-03

近年来,临沭县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巩固“省教育工作示范县”成果为总抓手,以“三通工程”建设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平台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去年以来,该县认真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行“应用驱动”的核心理念,全面实施云技术支撑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快速打造全国第一家基础教育“云平台”。

一、寻找教育发展突破口,加快推进实施教育信息化

“云空间”是一个网络虚拟平台,是开展远程互助教育的信息化平台,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方式。通过“云空间”可以实现教育教学各方面内容的衔接、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全天候近距离,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国家颁布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强调“应用驱动”的核心理念,临沭县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建设,实现与全国教育信息互联互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而“人人通”工程正具备这些功能。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致力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云空间环境下的教学,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为拓宽教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县域教育考虑,作为“三通工程”核心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县域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需要。临沭县2006年成为山东省首批“教育工作示范县”,但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尤为突出,县域教育均衡化程度依然比较低。全县现有中小学114所,其中近百所为乡镇学校,全县43%的农村小学教师为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落后,相当一部分教师因年老体弱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农村学校处数多,班额较小,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等专职教师匮乏,临沭县亟需教学方式改革,为此,县委县政府反复论证,认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密钥,并先期投入696万元,依托国家云技术成果,率先在全国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试点工作。

二、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加强“三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

为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县教体局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完善资金筹措体系,着力加强基础装备工程提升,确保“三通工程”顺利完成。严格按照征收比例足额征收两项教育附加,收入留成部分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彩票公益金地方分成部分和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教育资金,优先用于教育;在学校每年教育公用经费中列支了5%-10%的专项经费作为学校电教费用,专项用于“三通工程”建设;全力协调镇街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2012年全县各镇街先后投资750余万元对学校信息化装备进行更新。同时努力争取全县各企业对教育进行赞助。据统计,2012年,全县各级财政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累计达3000余万元。2013年,县财政继续投资1000万元,确定为全县镇街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更新500套交互式电子白板,并对校园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目前,县教体局信息中心使用的中国联通网带宽出口已达2.5G,各学校装配了标准交换机,100M光纤覆盖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全县师生用微机达1.4万余台,装配多功能电教室和多媒体教室1460间,初步建设了数字化校园管理、数字图书馆、网络教研、网上展评和教学资源库等网上管理平台。

三、强力推进应用,注重资源建设,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1.注重多层面应用培训

为了使全县师生能够熟练掌握云平台和个人空间的操作技能,县教体局制定了培训计划。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采取分级培训、渐进培训、拓展培训、交流培训、学科培训、单独辅导等立体式全方位的培训方式,对云平台、云空间的装扮、功能的分布、栏目的创设、资源的上传、课堂魔方的创建以及文本、课件、视频资源的转换等进行了全面指导,确保每位师生都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目前,我县已举办各类培训讲座百余次,培训师生数万人次。

2.着力加强资源库建设

为了加强全县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县教体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县中小学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录像活动的通知》,集中开发了第一批学校精细化管理和优质课程,要求历届县级以上名校长、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一线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将教案、学案、课件、检测题、课堂视频等优质教学资源按时上传至个人空间,县教体局对上传的内容实行综合评价,并在教育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全县其他任课教师相互借鉴,进行二次备课。同时,我们利用驻城学校建设的录播室,开设了与农村学校网络同步课程,推进了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集中开发的优质课程资源、利用名校进行的网络同步课堂以及优质资源统一管理的模式,推动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进度,加快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初步实现了县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

3.依托网络空间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学生依托自己的空间开展主动性学习、个性化学习、订制化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制学习。师生依托各自的空间建设个性化数字化资产,所有师生共建资源,形成各学校动态的、不断更新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室课堂摆脱时空限制,通过网络直播把千里之外的技术专家对新技术、新装备的讲解与操作同步引入课堂。县域内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等全面实现“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并实现所有平台空间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可以便捷地服务社会,缩小“数字鸿沟”,促进了全县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四、突出创新驱动,全面推进信息化应用实效性

1.变革教学方式,实现有效互动,确保“学习空间人人通”取得实效

传统的教学方式受时空限制,学习方式低质低效,教师和学生疲于应付。鉴于此,我县将网络学习空间通到全体教师,通到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学生,并将学习空间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将云空间应用于课堂,开展寒暑假网络社会实践活动,开通了教与学的空中教室,借助录播室和录像课资源突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依托网络空间建设有效促动了教学改革。探索以班级、学科组、教研组、备课组、兴趣爱好等为主题的管理、服务、教研、兴趣、特长、辅导等主题特色空间建设思路,不断推出个性鲜明的主题特色空间。引导教师依托自己的空间分层次开展交互式(分学段、年级、学科等进行有效组合)、讨论式、探索式教学,分年级、按学科开展大网络空间教研,积极开展个性化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在全县掀起一场空间教育教学学习改革。在云空间中,教师有了更多的优质资源可以借鉴,学生有了更多的名师可以选择。因为云空间的开通,教学方式变了,学习方式也变了。而这些变革,都源于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家与校的有效互动。教师、学生、家长通过云空间可以在线留言,交流思想。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云空间中群组交流、读世界、私信、课堂魔方等功能可以开展同步课堂、网络教研、同伴互助、远程辅导等活动;学校把家长关注的事宜通过云平台发布,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动态,家长通过家校互动栏目在空间留言可以主动向学校了解情况,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班主任通过家访记录栏目便可以实现即时家访,这无疑为“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又增加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说,云空间为教师、学生、家长的有效互动搭建了平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结合学校管理,做好网络教研,确保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管好用好

为了充分发挥平台的管理优势,县教体局在机构平台上利用通知公告、科室导航栏下发文件通知,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学校可随时掌握上级部门工作动态,并按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学校还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建立了电子政务、处室管理、课程管理、班级管理、档案管理、家长学校、校际交流等各种学校管理模块,实施全方位的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工作,形成了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的良好格局。在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该县坚持以教学为主战场,制订了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开”为原则的网络教科研实施方案,扎实做好网络空间应用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以“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推进工作,实现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教研工作常态化、多样化、多种形式并存的良好格局;教师把教学需要的课件、教案、学案、练习等资源上传至云平台,或者在云平台上在线制作,在上课时进行融合贯通;学生利用网络空间来进行互助协作、远程求教式学习。各学科任课教师充分利用云平台和个人空间,在全县范围内多渠道推进网络集体备课。学校管理和网络教研的成功探索,营造了资源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教研工作网络化、常规化的工作目标。

3.师生新型互动,学校教育走向“云”时代

云空间不仅成了教师教育教学的隐形翅膀,也成了师生及家校互动的新平台。教师空间里面设置了个人展示、我的课程、课程拓展资源、个性化专栏等栏目,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内容丰富多彩。课余时间利用课程拓展资源栏目与学生在线互动,利用空间批阅作业,与家长在线交流。学生有了自己的空间,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时时处处学习,还可以利用个人空间与同学交流探讨,在线请教老师。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让学校教育走进了“云”时代。云平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师生沟通、家校互动的深度融合,很好地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同时也减少了传统管理中人、财、物及时间的浪费,提升了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了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县师生通过个人学习空间发布教学视频15万多个,发表文章135万余篇,师生群组帖子12万余个,视频浏览数达275万次,文章浏览数1440万次,全县掀起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热潮。

五、加强工作目标考核,构建信息化管理长效机制

为加强组织管理,从县政府到局机关、基层学校,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办公室,各层面均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经过多次到各层面基层学校调研、师生座谈制定出台了《临沭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暨云平台应用工作实施方案》、《临沭县关于“云空间”平台建设及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管理措施、规章制度,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为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2013年3月1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临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暨“三通两平台”工作的通知》,根据会议精神,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了《临沭县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方案》、《临沭县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督查工作制度,并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年终教育综合督导工作中的权重,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镇街、学校年终综合督导评估,采取以用促建、以评促用的方式,为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六、站在新起点,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新跨越

我县以“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为推进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迅速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经过一年的探索尝试,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11月22日,第十二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长沙举行,临沭县人民政府程县长作大会发言,引起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关注。2012年12月12日,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等领导来我县调研工作,对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信息化》、《山东教育报》、《山东青年报》、《沂蒙晚报》、《新华网》等10多家新闻媒体、网站对我县的做法进行了采访报道。4月中旬,教育部专家组一行在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的带领下到临沭县专题指导调研“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应用工作。专家组认为,临沭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区县,率先在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实践具有前瞻性的工作,能够充分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相应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集体建设空间资源已成规模,教师空间应用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教与学的空间交流社区,出现了一些值得总结、提倡和推广的经验。专家组高度认可临沭县目前采取的“三通工程”的做法,认为借助“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盘活过去大量的资金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向是正确的。从提高质量上讲,空间应用已进入了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作业和课后反思等环节,已步入了由应用到创新的阶段。同时,专家组还对临沭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不断更新完善硬件设施设备,加强网络空间应用研究,全面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县域教育信息化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加快全县教育科技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县域教育的管理档次和整体水平,从而实现县域教育的均衡化、公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玉芳.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7).

[2]王柯敏.湖南: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J].中国教育网络,2012(10).

[3]程守田.实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实现教育水平跨越式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2).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云平台基础教育
Docker技术在Web服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云平台的高职院校开放性职业培训工作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