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3-04-29柴艳红

新课程·中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套子墓志铭教科书

柴艳红

摘 要:结合具体课例,从“打食”与“等食”“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两个方面阐述了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打食;

做语文教师十多年,对教材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于是,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不再像过去那样积极主动地读书学习,为自己“充电”;不再积极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而是沉溺于已有的“套路”。同时,我也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语文老师也很少读书甚至不读书,或者只读教科书、教学参考;不编制练习题,只选用、购买别人编的练习题,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由此反思语文教学。以下就是笔者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打食”与“等食”

老师自己只是吃现成、吃老本,不主动“打食”,只吃“等食”。而学生,自然也只是吃老师给的,也是“等食”。如此教学,学生岂不成了“填鸭”?你喂什么,他就吃什么,其实,学生不是“鸭”,老师也不是饲养员。学生有他能动理智的选择,他有拒绝你所强加的“饲料”的权利,你一味地强加给他“饲料”,就是强加给学生“等食儿”的坏习惯。因此,课堂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组织者。当我们不再愿意教学,或者在教学中品尝到的更多是痛苦的时候,放眼一看,我们居然除了教书,什么都不能做。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在教学上吃“等食”,必须学会自己首先“打食”,再把这种“打食”的本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也学会“打食”。有了这种本领,就能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就可能迁移为主动寻找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品质。这样,语文教学就为学生未来生存拓展了空间,语文教学也就做了功德。

教师选择“高营养”的语言材料和创造有效的教学方法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高营养”的语言材料能增进学生的“食欲”,好学者自然欣然接受,进而学会自己选择“高营养”的语言材料,形成自己的“打食”习惯;创造有效的教学方法更能引起“食欲”,使之“膳食结构”得到改善。

二、“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教教材,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从事的事,这本来不成问题。但问题在于,不能只教教材或只满足于教教材。如果说教教材是封闭性的,是立足于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那么用教材就是开放性的,是立足于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前者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后者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拿手边的现成的的东西教学,我们还必须有创造性,选择教学的材料,创造教学的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前提,准确理解教科书是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基础。”但是,不能再把教科书看成不可逾越的“圣经”。爱默生说过:“书是一切或什么也不是,阅读的眼光决定一切。”我国思想家孟子也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用教材教,就要求把教材当做教学的基本材料或凭借,而不是唯一的凭借,要对教材进行再开发,与动态生成的课堂资源相互补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笔者曾听过的一堂公开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这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以上的观点。在教学时,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个环节——别里科夫的墓志铭。教师先以几则名人墓志铭作了引导:海明威的文字无比幽默——“恕我不起来了。”司汤达用九字概况一生——“活过了,爱过了,写过了。”德国的费希特的墓志铭饶有意味——“剧终。”果然,这几则墓志铭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大家跃跃欲试。课堂里很安静,学生们在纸上流泻下一时的感受。5分钟后,师生交流共享,一学生首先说出她拟就的文字:“他一生追求套子,最后理想实现于此。”这个精彩开头带动了后面一连串的出乎意料的东西,令人目不暇接,流淌在大家笔下的文字是如此闪现着灵思:

——“套子”容不下“乱子”,更扼杀了“性子”,也阻挡了社会前进的“步子”。

——“套中人,套送终。”

——“在恐惧中活着,在恐惧中死去,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怕字。”

——“问世间‘套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时与套子为伴,死后于套中正寝。”

这节课是一节充满“空白”之美的语文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教学,生成新的教学内容,把教科书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使之与学生的个体经验和生活世界结合起来,通过倾听学生、发现学生,通过一系列课堂休息反馈来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瞬间闪现的问题、困惑、情感、智慧等充分地进入课堂,生动地生成了课堂内容。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充分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多向发展、在自由翱翔。所以,教师只告诉学生什么可吃,至于如何吃,学生就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去“烹制美味”。

有时,我们总埋怨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参与不够,感悟不深,看来,关键是没有给学生提供参与和感悟的合适契机。一旦有了这样的契机,学生往往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来回应,课堂也就呈现出异样的“景致”,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育才中学孔德学区)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套子墓志铭教科书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套子
墓志铭也可以很幽默
《尹源墓志铭》考释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我所欣赏的套子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