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美术欣赏课变得有滋有味
2013-04-29曹张健
曹张健
一、触动学生情感,体验润物无声
美术欣赏实质上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活动。它始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觉,通过视觉、知觉联合后再融入情感的过程。学生只有拥有了真正的体验,有了情感的触动,那欣赏才可谓是真真切切的。基于此,在美术欣赏时,我们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参与,综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激发他们的情感。我在教学“色彩的情感”一课时,先安排学生对战争的残酷图片进行一番欣赏,并配以浑厚沧桑的音色对图片进行逐一讲解,那低沉的音乐,成功地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气氛,学的心灵为之震撼,学生的真实情感被引发出来,他们对作品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那种审美体验变得异常深刻。除此之外,欣赏课上,我们还可以将视觉欣赏和动手相结合。我在教学“会动的线条”一课时,首先将艺术作品《飞天》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出来,让学生感受一下为什么线条会给人一种飞翔的感觉。之后,安排学生来舞动绸带,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欣赏舞动的绸带所产生的线条的流动,给他们带来的美妙真实的视觉体验。最后,再让学生结合轻柔的音乐,随着课件中播放的流动的线条挥动自己的手,从对流动的线条产生更深刻的体验,情感上的共鸣。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二、融入生活元素,领悟独特价值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艺术创作植根于生活。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欣赏教学时,我们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整合课堂内外的多种资源,创设一个让学生易于接受的美学情境。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徜徉于校园间,让他们对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进行分析与评论,我有时还会让学生每人聚焦一个感兴趣的建筑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带着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美术馆、科技馆、寺庙、园林、民居等;甚至还可以一起来到野外,欣赏那东升的旭日、绚烂的晚霞、雨后的春笋……魅力无限的大自然让学生魂牵梦绕,为他们的心灵河床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营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通过各种条件的创设,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以他们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我引导学生尝试对服装进行色彩的配置、制作贺卡、布置居室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建立更为生动的表象,积累美的经验,从而领悟美术的独特的应用价值。
三、迸发思维火花,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小学美术课程也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想方设法,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将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并重视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将创新观念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一般会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做一做,让他们对作品有所领悟。其间,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一课时,我首先将许多竹编工艺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当那些工艺品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后,我紧接着将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进行了播放,对竹编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讲解。此时的学生早已不由自主地摸索起课前我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饶有兴趣地编起来。很快,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了一个个“小玩意儿”。他们把它视作伟大的创作,看着他们那份欢喜劲儿,我异常欣慰。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比较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学生欣赏着竹编工艺,兴趣盎然。在欣赏和创作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了。
四、展示交流评价,深化欣赏效果
展示作品、相互交流、欣赏评价这些环节也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在收获中,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进一步得到了巩固,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多层次的交流,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交往能力和评价能力都能得到培养。我们既要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更要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创意,对那些经过努力有了进行的学生作品更要注重适度的激励评价。泥塑课上,我要求学生用泥捏出各式各样的小动物、饰物或其他的立体造型,其主旨在为了培养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做雕塑家的滋味。在欣赏了许多的优秀泥塑作品之后,许多同学跃跃欲试,用自己钟爱的动物和小饰品憧憬于设计中。我们要珍视学生的灵光一闪,好多学生将原来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改变了,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运用夸张等表现手法,设计出的立体泥塑别有一番趣味。为了深化评价效果,我们也要注意有意识地腾出尽可能大的时空留给展示评价这一环节,为学生的再创造搭建一个有力的平台。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徐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