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接地气 有灵气 长志气
2013-04-29王三阳
王三阳
创建于1956年的金山区东风幼儿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早在1995年就被评为上海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是上海市一期、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基地,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自培基地,上海市“十一五”家庭教育指导基地,上海市托幼协会青年职业见习基地见习单位,连续五轮被评为金山区文明单位等,成为本地区知名度高,办园成效显著的幼儿园。
近年来,东风幼儿园充分利用文化古镇的优势,从敦厚的民俗民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发掘幼儿教育资源,深入进行《幼儿园传统民俗节日教育实践研究》,探索、尝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得以代代相承,园本课程的民俗文化特色日益彰显,让孩子们接地气、生灵气,感受丰富多彩的“活教育”。
一、园本课程,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作为上海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基地,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理论在教师中已逐步深入人心。东风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方案既是对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本园教师设计和实施课程的依据。
高奉园长介绍说:“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发展,我们的课程实施方案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具有整体性的,即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社会、情感和审美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是相互关联、不可分离的。同时,儿童的发展是具有顺序性和速率差异性的。学前教育是建构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灌输式的单向传递,而是帮助引导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探索和经历去发现他们周围的世界,建构他们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
东风幼儿园地处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朱泾镇,这里蕴藏着浓郁的民间艺术和乡土文化,陈鹤琴在活教育中明确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课程论,即课程要“活”,就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在选择和创设课程内容时,东风幼儿园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构建生活化、乡土化的课程内容。目的是让幼儿自主地与环境和活动材料进行互动,以获得经验与知识,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精神,发挥创造才能,让儿童在自主体验中获得活智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培养健康、聪慧、乐群、自信的阳光儿童,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快乐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东风幼儿园选择本地区富有教育价值的民俗文化,如,民俗节日、金山农民画、黑陶、打莲湘等喜闻乐见、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开展幼儿文化素养启蒙教育的课程。特色课程的创设重在弘扬家乡和民族文化,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兴趣,增进了解,体验民俗活动的乐趣,并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感受,萌发幼儿初步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该园特色课程主要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金山农民画、黑陶、剪纸、腰鼓、打莲湘)、民间文学(古诗诵读、乡土歌谣)、民间游戏等内容,通过渗透民俗文化教育活动(渗透于环境、其他领域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中),将民俗文化教育特色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
课程构建体现整体性:注重生活、游戏、运动、学习的整合;注重与基础性课程的整合;注重与本乡本土资源的整合。如,我们将传统节日、民间游戏、民间文学等内容融入基础性课程,呈现在各主题活动之中。课程建构体现个性化:强调以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为出发点;强调以教师的特长为基础;强调以继承和发扬本园艺术教育传统和优势为宗旨;强调以体验为主的表现、表达;强调以开放的、自主的形式给教师和幼儿充分的自由。课程建构体现渗透性,具体体现在环境中的渗透、活动室中的渗透、远足活动中的渗透、亲子活动中的渗透……从而造就灵活的特色课程。
课程实施呈现整合性:与生活活动相融合,体验民俗传统的“吃穿住行”;与学习活动相融合,根据学习主题内容开展集体教学或个别化学习活动;与运动相融合,简单易行的民间游戏每天都可以快乐进行;与游戏相融合,生活的再现让孩子们的经验更丰富。课程实施呈现选择性:集体教学活动、个别化教学活动、活动室活动、亲子活动、参观活动和艺术节活动是民俗文化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班级课程内容和孩子的需求,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每天一说(诵读古诗、乡土歌谣)、每周一玩(参与民间游戏)、每月一换(体验活动室、外出参观)、每学期一亮(开展赛诗会、秀绝技),推动个性化发展。
从传统民俗文化特色教育入手,幼儿园营造了和谐的民俗文化教育氛围,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类资源,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传承”为己任,力求在特色课程的实施中使幼儿感受到祖国多元文化的丰富性,萌发积极向上的民族情感,为“我是中国人”“我是金山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打莲湘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舞蹈,幼儿园的老师们对其进行了深入挖掘,形成了具有鲜明园本特色的课程“莲湘娃娃”。利用莲湘进行一物多玩,除了传统的打莲湘,还有用莲湘赶小猪进行比赛,两人一组进行跳莲湘游戏等,一个幼儿拿着莲湘棒进行开合的运动,另一个幼儿根据他的节奏舒展自如地跳。
为了将园本课程开展得扎实有效,幼儿园一方面加大力度发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一方面对于已经成型的课程逐步完善,力求渐臻完美。这中间,抓好教师的教后反思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高奉园长说:“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反思自己教育实践过程中,既使自己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也会促进我们的园本课程不断提高质量。”
让我们来分享一位老师执教“莲湘娃娃”后的反思:
从教这几年来,我切身感受到了反思性教学对我成长的促进作用,是反思让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教学技能日益提高。在反思性教学中,我学会了多提问题,多思考。如,为什么预定的教育目标没有达到?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什么幼儿的反应和预料的不一样?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怎样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怎样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多提问,思维更加活跃,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自觉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下面我以音乐活动“莲湘娃娃”为例,对反思性教学在我自身成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实施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力求激发幼儿教师的反思意识,为幼儿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提供实践帮助。
说起金山民间艺人,人们可能更熟悉“金山农民画”,殊不知“打莲湘”也是我们金山人引以为豪的一项民间活动。最早出现在农闲时节,大家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是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民间自发活动,代代相传。我班颖梓小朋友的全家都是打莲湘的爱好者,无论是在各类社区表演中还是在前不久的第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都能看到他们莲湘飞舞的身影。精彩的表演录像引来小朋友们无比的羡慕,纷纷向颖梓学习。于是,我在班里提供了莲湘棒,供孩子们模仿学习。
大班10月份的主题活动是“我是中国人”,其中的子课题“多彩的民间艺术”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让其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注重民俗文化,传承民间艺术是我园教学特色,孩子又是天生的舞蹈家、歌唱家,对音乐有着无比的热爱,老师应该适时引导,用音乐点亮生活,给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把幼儿感兴趣的打莲湘列入活动中,能够满足幼儿探索的愿望。于是,我预设了音乐活动“莲湘娃娃”。
其实,莲湘对孩子来说只是喜欢而已,要让他们真正跟随音乐节奏把它敲打起来,并达到协调的程度,我心中刚开始也没底。在自己练习的同时,我又发现打莲湘不简单,比如,握莲湘的手位、打莲湘时手脚的协调以及选择莲湘方便合适的一端敲打自己身体部位等。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设计了第一教时:以音乐游戏“爷爷为我打月饼”的形式,让孩子认识莲湘并初步尝试用莲湘打节奏,他们都很喜欢。有了第一教时用莲湘打节奏听音乐的基础,根据大班幼儿第一学期的年龄特点,我将预设活动“莲湘娃娃”目标定位在:1.学习运用身体的多个部位打莲湘。2.乐意参加打莲湘活动,体验民间艺术的情趣。基本动作的选择随着试教过程从“随意敲击”逐步定位在有规律的“拍打拍打”,目的为了更有助于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跟随。
二、多彩活动,让幼儿感受生活之美家乡可爱
小蚱蜢,学跳高,
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伸,脚一跷,
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
头上跌个大青包。
这是小班的孩子们学习的一首乡土歌谣《小蚱蜢》。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一位老师带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突然孩子们说:“老师,这里有蚱蜢。”老师随着孩子们的叫声走了过去。果然,草地上有一只绿色的小蚱蜢正快活地跳跃着,旁边围着好多幼儿。老师顺势问他们:“你们知道蚱蜢是怎样走路的吗?”孩子们立刻回应说:“它是一跳一跳前进的。”有的孩子还学起了蚱蜢跳的样子,十分投入。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于是就找来了《小蚱蜢》这首儿歌,把它设计成一个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了解蚱蜢的生活习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小蚱蜢是如何前进的?小蚱蜢一跳跳到了哪里?小蚱蜢跳得那么高,它的心情会怎样?结果发生一件什么意外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随着一个个问题被解决,孩子们的积极性逐渐高涨起来,很快就学会了整首儿歌。随后,老师又让孩子们尝试表演儿歌,幼儿戴上蚱蜢的头饰,根据儿歌的内容进行表演,提醒幼儿表演出蚱蜢学跳高时的动作、神态。
东风幼儿园十分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感悟成长。同时,特别注意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教育元素。
星期一早晨一入园,雨欣小朋友跑来告诉老师:“我奶奶家的地里长了一个大南瓜,很大的,我抱也抱不动。”雨欣的话让老师马上想起上个星期小朋友吃的午点是炒南瓜,可是有些孩子对于南瓜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于是活动“大南瓜”就这样展开了。
老师设计让孩子们边念儿歌边玩游戏“搬南瓜”:
老奶奶,收南瓜,
南瓜甜,南瓜大,
拿不动,抱不下。
来了一个小娃娃,
拉着小车笑哈哈,
帮助奶奶送南瓜。
整个活动从吃南瓜饼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兴趣,然后出示了真正的大南瓜,让孩子们尝一尝南瓜饼的味道,猜一猜南瓜饼是用什么做成的,切开南瓜看一看,里面有什么。说说南瓜的外形和颜色特征,不知不觉就把儿歌的内容融入其中,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孩子们根据儿歌内容编了游戏“搬南瓜”,在玩中不仅巩固了儿歌的内容,还增加了在游戏中生成的有趣的事情,丰富了儿歌的内容。
在东风幼儿园,孩子们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种类繁多:跳皮筋、跳房子、舞龙、丢沙包、猫捉老鼠、玩梯子、揪尾巴、斗鸡、打莲湘、踩高跷、轧路机、踢毽子,这些游戏项目既具有趣味性,又能锻炼到儿童身体各个部位,在具体实践时,根据游戏的特质,充分结合场地的特殊性进行设计,效果十分理想。
每次组织活动,老师们都会详细地介绍每个项目的玩法,尤其要告诉孩子们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特色游戏,我们的家乡好可爱。
比如,踩高跷,要手脚协调地走。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培养幼儿上肢与下肢动作的协调性。活动所需器材是高跷和障碍物。踩高跷对一个人的上下肢协调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特别是中班的一部分孩子,协调性没这么好。有个中班的小妹妹一上高跷就重心不稳,所以老师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由练习如何踩高跷,还有一部分是踩高跷比赛。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直接找同伴进行踩高跷比赛,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可以选择先练习再比赛或者是单纯练习。这样,能力不一样的幼儿都有了适合他们的玩法。
又如,舞龙,要有节奏地跑。这个游戏的目的是提高幼儿有节奏地跑的能力,同时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体验传统民间游戏的魅力。活动的器材是自制的龙。舞龙是一个集体运动项目,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个游戏中我们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合作带来的快乐。
再如,跳皮筋,要双脚协调地跳。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发展幼儿双脚协调地跳,采用的器材也是非常简单,就是普通的橡皮筋。我们在场地布置时充分利用了小器械的特征,把橡皮筋绑在器械的脚上,根据幼儿的运动能力调整橡皮筋的高度。让孩子们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三、发展教师,提升幼儿园综合实力
每一个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个性化的,需要不同的环境、动力、策略来推动。东风幼儿园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教龄、经验等要素,将教师划分成骨干教师、新手教师和经验教师三个不同的层次类别,明确了不同的培养要求,制订了不同的考核标准,组建了不同的成长团队,以更规范、更多元的方式来促进各层次教师的发展。
1.骨干教师派对:打造教师中坚力量
为骨干教师搭建舞台,逐步培养品牌型教师。以带教、研究、开放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骨干教师每人需带教两个或两个以上青年教师,从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和集体教学活动指导两方面进行带教工作,在互相听课评课、心得交流、困惑解答中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也使自己的教学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发挥带头作用,“十一五”期间,幼儿园共有10位骨干教师(包括幼儿园骨干教师)独立开展了区级以上立项的课题研究,并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开放活动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每学年,我园的骨干教师都会在园级、片级、区级以上的活动中进行开放展示活动,无论是随堂听课,还是公开展示,每一次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2.青年教师沙龙:助推新教师快速成长
开创青年教师沙龙,逐步培养合格型教师。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沙龙制度,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通过青年教师沙龙活动,规范了青年教师备课方式,在使用园本化课程参考用书的基础上,注重教学活动重点、难点的制定,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王英老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们继续学习教师专业技能,每月组内交流学习成果。通过读书、交流、带教、实践等活动,提高了新教师的组织能力。以《上海市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为抓手,关注青年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理解“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以学习、实践、反思的方式,尝试运用教师成长手册,以一种全新的状态开展自己的工作。利用幼儿园优质教师资源,开展琴、歌、舞、活动设计等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如,老师们每月一次在吴郁泓老师处还琴,每月一幅作品请高月娥老师点评,在陆军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舞蹈编排,李惠芳老师介绍案例的撰写,章勤芳老师介绍教案的设计等,督促青年教师们提高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增强了专业能力。
3.成熟教师俱乐部:经验教师智慧共享
组建成熟教师俱乐部,为成熟教师提供发展机会。以成熟教师牵头,每月一次开展成熟教师俱乐部活动,旨在通过幼儿园的自主活动,弥补市区级成熟教师培训的空白,提供一个成熟教师继续成长的空间,支持成熟教师突破发展的瓶颈,获得更多的发展。推动经验教师开展工作回顾和总结活动,鼓励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共同提高。通过积极带教青年教师,总结传授教学经验;完成教师成长档案,关注对孩子的观察与分析,总结经验;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与青年教师共同探讨一日活动生活、常规培养问题等。力求以发挥成熟经验教师的优势为前提,带动新手教师共同成长。
实践表明,将教学实践的开展与教师培训的工作融为一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教学实践是教师最根本的工作任务,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才是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体现。因此,积极主动参与各级各类教学评优、展示、交流活动,使本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每一次的教学评优、展示、交流活动中,东幼的教师们都能发挥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除了执教教师,还有搭班教师、教研组长、青年教师、行政领导都会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共同策划、共同准备、共享得失,因此,得到专业成长的不仅仅是执教教师,协助的人员也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专业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