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染色体遗传变异问题教学研究
2013-04-29解其镔
解其镔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染色体组及遗传变异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因为其非常的抽象、难理解,加之概念等非常的空洞,甚至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混淆概念。将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染色体组及遗传变异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染色体;遗传变异;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性的细胞内染色体,不同染色体组中的各条染色体功能、形态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但整体染色体又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遗传变异等,所有的遗传信息都位于染色体上。由于染色体教学过程中,会涉及诸多内容,比如,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以及多倍体和同源、非同源染色体等,同时还包括减数分裂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学难度非常的大。
一、染色体组分析
据研究表明,与多数高等动物都一样,人类也属于二倍体物种,即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每个体细胞中都含有一对染色体组。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其包含着配子中的染色体组和N条染色体,比如人体细胞中就有46条染色体,然后以每组染色体形态、功能要求,可将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排列,分成两组,每组各23对。随着细胞的不断生长和发育,待其分裂以后,每一个细胞核中又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这说明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对于染色体组而言,虽然彼此之间都包含着不同功能、形态的染色体,但却是整体的一部分,都是为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服务的。对于生物体细胞而言,其含有的染色体基本上都是成对存在的,而在很多植物体中,还拥有一定数目和形态的染色体,即基本染色体组。对异源多倍体植物而言,判断其含有的染色体组时,一般是以基本种与多倍体植物杂交完成,并对杂交过程中产生的减数分裂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若异源多倍体和基本种植物之间杂交所得的子一代,在减数分裂时表现性状与基本种的二倍体大体一致,则说明异源多倍体中,至少有一个染色体组来自该基本种。
二、高中生物染色体遗传变异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染色体分组教学过程中,多以果蝇为例,在其染色体组图中,让学生通过图示来判断染色体数量。若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则怎样对同源染色体个数进行判断呢?这成为判断该生物为几倍体的一项重要依据,若以A、a代表基因,A、a可在不同染色体上随意分列;若A、a属于等位基因,那么可分列于不同染色体之上。此时,不用对其进行大小写区分,由于现在相同的染色体组中就存在着几个字母,而且这些字母可代表同源染色体的数,因此可根据以及理论和方法,对染色体组倍数进行判断。即Aa是两个同源染色体,其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称之为二倍体;AAaa代表四个同源染色体,其中含四个染色体组,称之为四倍体;AAaBBbCCc代表三个同源染色体,其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因此称之为三倍体。对于AABBCCD而言,其代表的是两个染色体组,称之为两倍体。下图为果蝇细胞分裂图像。通过图像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染色体组的个数。
■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人教版教材染色体变异一章节是最难攻克的教学难点之一,其中染色体组的概念最难理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教材中以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来分析染色体组的概念,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三对常染色体+XY四对同源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开来,而非同源染色体则随之自由结合,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三条常染色体+X或三条常染色体+Y,果蝇精子中的染色体由形态、功能各不相同,共同控制其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正如书上所言,果蝇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两外染色体组,这样分析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为何用果蝇进行试验来论证染色体组概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果蝇的染色体和其他生物相比非常少,只有四组染色体,其中最为神奇的一部分是果蝇的唾腺染色体,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果蝇身体内部的唾腺他们可以不停复制,在复制过程中可以始终不分开,因此,果蝇体内的唾腺染色体较之于其他类型的生物而言,要大很多,因此常被称为是巨型染色体。基于对现代先进光学显微镜的应用,可对果蝇唾腺中的染色体进行更为直观的研究;实验操作过程中,遗传操作更为容易。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现代教科书中基本上都选择了果蝇来对其进行说明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简单、准确地掌握染色体异常变异方面的知识,而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一节所涉及的概念非常得多,其中包括染色体组、单倍体以及二倍体和多倍体等,同时染色体组是联系相关知识的关键环节,因此,应当加强重视和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斌,甘江英.新课程高中生物“染色体组”概念解析[J].考试周刊,2011.
[2]陈洪根.性染色体上基因分布与传递规律备考方略[J].新高考:理化生,2012.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清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