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课堂教学

2013-04-29米莲

东方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职业教育优化

米莲

【摘要】信息化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信息化技术的主要特点,针对目前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优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的做法,以及由此取得的突出效果,为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优化;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完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工作中思考和落实基础教育课程中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应用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找准突破点、创新办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中等专业学校课堂教学当务之急。

一、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内涵及特点

(一)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通过多媒体和灵活的交互方式实现良好的人机、人与智能终端的互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和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日益普及,在日常生活、办公交流、学习培训、通讯互动等各方面都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每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步骤的设计上要注意要给学生一定实践时间。

智能化,集约化。计算机智能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进而研究的,在计算机的发展道路上,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智能化后面是有专家系统作为支撑,特别是在教学领域,好的教育软件或者教学课件背后是有大量专家通过反复研究并实践,使得教学的互动性和智能性更强,更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网络化,数字化。网络在计算机应用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教学资源通过数字处理技术和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的互动交流及共享得到了实现。特别是传播技术的更新,使得教学资源能得到更好的利用和传播。

高效化,快捷化。这个特点是所有师生感受最明显的,智能终端、移动计算设备、电子化综合统计分析技术的普及,使得从教学、出卷、考试、阅卷及自动评分都出现了非常高的效率。

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

1.在教学思想上:

重视教学实践,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重视教法研究,但受客观因素限制创新实践不深入;重视知识的传授,对专业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很不系统;重视应试教学,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没形成体系。

2.在教学实践上:

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应用不深入,实效性检验手段缺乏。

3.在课堂教学效果上:

由于教师唱独角戏居多或存在照本宣科现象,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容易丧失。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台上教,学生下面逐字抄笔记,或者寄希望于课件的课后共享而分神去干别的活动。

(二)课堂教学弊端分析

正因为课堂教学存在这些现状,也导致出现了以下一些弊端:

1.教材与实用新型技术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主要是应试学习,通过学习找到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和兴趣点的动力不大;

2.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存在考试成绩与实际能力两张皮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课本上的内容可能回答得出来,但一旦设定了其它边界条件和环境,学员综合性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出现较大偏差。

3.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动手和检验的时间和方式不够,导致学生学习课程是被动学习,没能及时发现理解上存在的偏差。信息技术课程特别讲究实践,只有真正动手过,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理解的偏差。并且自学能力和方法的掌握,也只有通过实践动手才能逐步摸索出适合于单个学生自身的自学方法。

4.课堂教学中体现团队协作和项目式合作较少,例如教授软件工程内容时,如果仅仅按本宣科而不是结合项目实践案例以及团队分工介绍,那样学生只能学到书面的知识,而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哪些是软件开发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带来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

最直接的影响是课程以及教学内容与市场和环境要求有一定差距,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应答式教学导致学生以考试成绩为目的而不是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造就“眼高手低”的学员和走上社会后不能马上适应工作要求的学员。

其次是教材和课件老化和固化,内容简单和平面化,不能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氛围不热烈,课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信息技术具备发展迅速,使用起点日益降低,信息共享便捷,传播速度非常迅速等特点。目前,职业化教育包括远程教育普遍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比如远程电视大学、电算会计、多媒体外语教学、网上课件、电子邮件批阅作业等,同时各高中等院校也根据国家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开设了大量信息技术课程。使得信息技术在进行职业化教育和培训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吉林市机械交通技工学校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化培养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是在教学资源电子化、学生管理网络化、教育交互多媒体化等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课件优化方面,操作系统原理由于抽象性比较高,学生理解和掌握不是很好,往往是死记硬背,后通过PPT动画演示,将数据从采集、编码、编译、执行以及在计算机中主要部件中的逻辑传输进行了直观展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的优势

1.有利于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师在教学前都会有一个较长的备课时间,但因为身体以及精力等客观因素,教师不能每次都很好完成备课任务。要提高备课质量,有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制作好课件或授课PPT,能把无所适从的情况消灭在准备阶段。课件或授课PPT是教学过程的预演,教师根据课件演示,就能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并能在备注中提醒关注点。

2.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在课件的使用中,利用演示效果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在难点处,我们可以通过引用其他多媒体资料以及专家资料,进行详细讲述,对于实例方面的材料可以通过现场图片进行讲解,可以加深理解。

3.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整合式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强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能动作用

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或创设某种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自主的学习的教学方式。中职学生的特点心理特征包括:文化基础较薄弱、自卑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这种情况下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应该利用各种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这样无形中就成为他们学习的一种兴趣和动力,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

此外,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使得利用电子化课件传播知识和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便得简便。通过建立学生qq群、微博和微信,在群或微博中共享相关课件和及时在线回答学员的问题,不在线的学员也能通过离线消息及时补充学习到其它同学的想法和老师的讲解,提升了学员的积极和主动性。

在课件编制方面,通过专用课件软件设计或设计成幻灯片,将教学内容图像化、直观化,中间直接可以穿插讲解动画,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产生直接的对比分析。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编制和优化课件

现在教师为准备一个好的课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为适应新知识和新要求还需要持续的进行完善和优化。使用电子化的课件,能使得课件的共享和传播更为便捷,而且,电子化的课件因为使用声音、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活泼。但在使用电子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淡化专业性,理论性,带动学生从基础入手学习其实用、有效的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的能力;二是应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趣味性教学内容,通过对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将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从而形成对学习内在驱动。三是因设计交互的环节,上下呼应,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任务开展讨论,相互交流来化解解决任务所遇到的问题;设计动手环节,让学生自行动手、明确任务和目标,内部协调资源,形成团队协作,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创造性。

制作课件要避免做成流水账,避免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使得课件变为电子化的书本而不是电子化的交互教师。

(二)在线调查和答疑

随着网页设计技术的普及,搭建内部网站并发布变得相对容易了,通过定期设计在线调查问卷的方式,可以收集学员学习当中问题集中的方面,以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建议,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便于教师改进教学。其次,通过微博、微信以及信息群,能在线和离线收集学员和教师的问题和意见,能有针对性的解决学员的问题。

(三)网上图书和影视资源

目前各高中等院校普遍都提供了校园网内的网上图书功能,在不违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将共享和授权的电子课件和图书提供各学员和教师的学习。牵涉到版权的,则通过购买授权来为学员和教师提供资源。部分资源可以通过集中投影在线观看的方式,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例如外语教学当中,中英文字幕的外文教学片集中学习在线收看,素材因为比较新颖,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

(四)仿真操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因受到教学硬件设备有限的限制,往往不能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的上机实验的机会。但我们知道目前很多信息技术厂商提供了仿真软件,能在单机条件下模拟各种实际设备。例如仿真路由器、仿真交换机等软件,通过仿真软件可以仿真一个模拟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中可以实际配置网络参数,并且进行实际验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给学员讲解和介绍仿真软件,给学员提供了课上和课外实践网络课程的机会,真正起到了授人以渔的作用。

五、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后的效果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后不能解决所有现有的问题,但能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方面起到明显的效果。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利用学习曲线,在学习能力低谷时间,通过设置多媒体的课程,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好。最明显的就是外语教学当中,适当引入了励志人物片,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其次,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学习的互动性得到极大的增强。以往有问题只能上课发言才能得到解答,现在可以通过邮件、离线qq消息以及微信等方式,都能及时将问题反馈到相关教师。

此外,有了信息统计技术,能针对每次考试过程中得分点的得失分析,以及知识点难易程度分析,能定量的分析出学员掌握的程度和深度,便于改进教学的内容和方向,也能及时调整对个别学员的教学和教育方式,起到全面分析、针对提高的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时代教学问题的基本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素质也不断提高,将信息技术充分、高效地融入课堂教学,对学校、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小玲.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J]. 商业研究,2001,(01)

[2] 冯恩山,刘亚楠. “校企合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M]. 2009年天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集,2009,11.

[3] 张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3.

[4] 百度百科. 信息技术,http://baike.baidu.com/view/3226.htm,2013

猜你喜欢

信息化技术职业教育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