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合格公民,我们仍需努力

2013-04-29唐学超

课外语文·下 2013年9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学生

唐学超

【摘要】我们本应以培养现代社会优秀公民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却落入了以应试教育为中心,以考高分上名校为最高目标的让人颇为忧虑的境地。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培育合格公民,我们仍需努力”观点,希望与阅读此文的同仁一起研讨。

【关键词】合格公民;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们的课堂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有:(1)压制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追求整齐划一,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时间)空(空间)太少;(2)教师的“导”总是在事先设定的教学框架内进行,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知识;(3)课堂上,往往是一个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维;(4)“教师满堂灌”被“学生满堂讲”或学生“满堂答”所代替;(5)学生为考高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只专注与考试内容挂钩的内容。成了一个又一个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凭没水平的现代“孔乙己”。

由此可知,培育合格公民,我们仍需努力。培育合格公民,得从我们的课堂点滴做起。

在课堂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则是当务之急。

所谓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是指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听、看、想、说,或者亲手做一些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去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全面发展自身素质,充分表现个性才能,使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利用存在于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矛盾运动。特别是他们的心理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在的自觉能动性。

而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都能独立地积极学习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语文教育大师魏书生同志就很善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己学习的能力。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使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教书育人的最好体现,是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当全面地研究学生,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应当引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训练耐力,养成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勤奋刻苦的性格,为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可见在课堂學习活动中使学生居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人的认识规律、心理变化规律、教育及人才成长规律决定的,我们应当老老实实地按规律办事。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应追求学生公民人格完善,培育学生的独立意识

学校的公民教育应以人格的自我完善为前提,在课堂上,应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可以粗暴打断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发言教师应给予在尊重其人格基础上的得体评价,赋予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发展的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追求卓越,伸展个性,实现自我。

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陶行知十分重视学校集体生活的教育作用,在学习上提倡集体讨论。他说:“凡是不必按班级学习之功课都可采用集体探讨之方式。”人是社会性动物,喜欢结伴是人的天性。一条好汉三个帮,一圈篱笆四根桩。伙伴间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本人的独立学习是一种促进、补充和提高。

通过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我的学生提出问题:“廉颇与蔺相如当初有很大矛盾,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为何二人后来又能团结起来?”这个问题经小组讨论,有学生从维护二人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得出了与教参书不同的理解:他们认为,二人虽有矛盾,但假如赵国亡了,二人的所谓高官所谓厚禄,一切也就都不存在了。只有二人联合起来保卫赵国,才可以使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当利益一致时,原本是敌人的双方都可以变为朋友,当利益不一致时原本是朋友的双方也可以变成是敌人。学生的观点比较功利,需要引导,但是他们置疑、答疑的过程都反映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三、破除对权威的绝对崇拜,培养学生理性质疑意识

通过引起辩论,鼓励创新。在《高祖本纪》一课,学习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刘邦、项羽其人,引起学生争议。大部分学生对项羽赞不绝口,认为项将军为人仁义厚道,英雄盖世,对刘邦的印象是他粗鄙、狡诈、傲慢……,但有的学生也喜欢刘邦,说他富有政治头脑,能知错就改,知人善任,也是可敬的人。通过争议、说理,学生们对这两位历史人物能较为客观地认识。

有人会质疑,你让学生辩论浪费了课堂时间,其实不然,辩论不是目的,加深同学们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理性认识,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真理不怕辩论,真理越辩越明。而且在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打开,他们的想法可能与我们教参上的所谓观点不同,但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面对这样那样的新想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我们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变革的社会,也是一个更趋人性化更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中国教育改革将趋于平民化民主化而非权贵化专制化,这是在最近二十年不可回避的最关键性的问题。它关系到中国在本世纪中叶是否可以成为世界一流强国,是否可以让每一个中国人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流露出以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怀。更关系到中国在未来数百年的发展道路的选择,它决定了我们中国能否跳出四千年来王朝循环的怪圈。

专制式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培养的不是公民,而是一个习惯于做奴隶的富有奴性的顺民。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的臣民,这样的人缺乏理性思辩能力,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不明真相的群众。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被人利用的愚民。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臣民社会意识是建设现代良治社会的障碍。

总之,培育现代合格公民,一切得从我们的教育的改革做起,教育改革是一个宏大叙事性的命题,落实在微观细节里,应从我们的课堂做起,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我们的学校教育能真正做到为我们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富有责任感的具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理性思辩能力的社会公民时,也是我中华民族真正笑傲于世界东方之时!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探究初中语文活动课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