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媒体资源,拓宽语文教学途径
2013-04-29薛守红
薛守红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可拓宽教学的途径,并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可拓宽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媒体资源;语文教学;途径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教师死扣书本,学生死记硬背,是难以出好成绩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也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活”字当先,不拘一格,广泛运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当今社会,各种媒体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课堂引入新闻事件,增强思维广度和深度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报道的新
闻,在讲课中引入当前发生的热门事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狱中杂记》一文时,讲到方苞在狱中所见的各种黑暗现象时,我引入近来媒体报道的犯人在看守所内“躲猫猫死”“洗脸死”等事件,引导学生比较古今事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挖掘根本原因,加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又如,写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宽容的内涵、什么是真正的宽容等,使深入挖掘文章内涵。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凤凰卫视的辩论性节目《一虎一席谈》,通过参考节目嘉宾对“拦车救狗该不该”“谁在给黄金周添堵”“死刑能否有效遏制食品犯罪”“网络反腐能走多远”等话题的辩论观点,引导学生全面、辩证、理性、深入地思考问题、认识问题,从而增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收集报刊病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规范
学校一般都会为学生订报纸,学生每天都能阅读到报纸。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关注新闻事件之外,还可以特别关注新闻报道里是否有病句,如有则把它摘抄下来,按高考病句类型分类,讲病句时则拿出来作例题讲解。这样,学生会觉得学习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并能逐渐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辨别报纸中是否有病句,同时
自己也避免写病句,培养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形成良好的
习惯。
三、关注新闻热点,积累写作素材
中学生一般十来岁,自身经历较少,见识不多,写作文总是苦于没有素材。其实,大量鲜活的素材就在我们的身边。如中国人民大灾大难见真情、杨丽娟追星丧父、“暴走妈妈”割肝救子、湖北船老大挟尸要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达人”等,能作为我们写作素材的事件可谓数不胜数。教师引导学生设立素材摘抄本,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并进行归类,学生写作时自然就能信手拈来,文章自然也就充实鲜活。
四、综合运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变得越来越轻松。特别是古诗文教学,更可变得有声有色。如,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时,上网搜索一下,除了教案、PPT课件、Flash课件外,还有课堂实录、名家书法、朗诵、歌曲、画像等,学生可从方方面面学习该词,印象深刻。又如,教学《荆轲刺秦王》一文时,可以引入《荆轲刺秦王》的电影片段和张艺谋电影《英雄》的片段,让学生比较人物神态、动作、对话等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并体会不同的历史观。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作的《王立群读〈史记〉——荆轲刺秦王》讲座视频,让学生加深对荆轲形象及其刺秦行为的认识。综合运用种种网络资源,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学生上得津津有味、眼界大开,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五、学习媒体材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媒体上有很多材料与语文学习紧密相关,教师要注意挖掘语
文元素,帮助学生提高语用能力。我常常把媒体材料与语言运用题紧密结合起来,如,报刊上对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祥云”火炬的描述说明非常详细,我让学生对照模仿,对广州亚运会的奖牌和火炬进行描述说明。此外,颁奖词、节目串词、开场白、图表数据分析等也是高考语言运用题的题型,我引导学生学习报纸和电视上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文艺晚会串台词和大型集会讲话开场白、各类图表分析数据等,让他们从生活中得到借鉴,从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六、巧借媒体形式,加强展示与交流
我积极在我的QQ空间、博客里撰写文章,时常展示给学生看,和学生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别看很多学生平时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不堪入目”,他们在QQ空间或个人博客里写下的日志却是文采飞扬,真情流露。因为写作文是被动的,没有自身深切体会,所以言之无物;而在QQ空间或个人博客里,他们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感而发,反映了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所以我很喜欢浏览学生的QQ空间或个人博客。在那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思想动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或安慰。学生也可以通过浏览教师的QQ空间或个人博客来加深对教师的了解,打消神秘感,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师生关系变为朋友关系。这样,既可以加深了解,又可以增进感情,还可以促进教学,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巧用媒体资源,有效拓宽语文教学途径,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