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框构桥下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方案

2013-04-29于晨

现代商贸工业 2013年9期
关键词:改造接触网

于晨

摘要:接触网改造是新建公路框构桥下穿既有电气化铁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不同情况下的接触网改造方案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下穿;接触网;改造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84-01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公路规模不断扩大,公路在与既有电气化铁路交叉时可以采用上跨或下穿方式。受公路坡度、投资、铁路限界、施工及铁路运营安全、施工进度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多数公路会采用框构桥下穿既有电气化铁路方案,采用顶进法的施工,这种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时间短,对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小的特点。

处在铁路路基上的接触网支柱基础埋深一般不小于3米,会影响公路框构桥的顶进施工,需要对既有接触网进行改造。由于接触网施工需要申请停电并占用“天窗点”,对铁路运输有较大影响,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工程投资、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均有较大影响。

当下穿桥处于区间时且路面宽度不大时,可以对相邻接触网支柱进行跨距调整,在满足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接触网支柱设置在公路框构桥上,这样接触网改造工程可以在桥梁施工前完,缩短施工时间。当路面宽度较大新建接触网支柱不可避免的设在桥上时,为减少改建工作量,可在桥上采用接触网桥钢柱原位恢复支柱,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临时过渡,过渡可采用接触网抢修钢柱,固定于轨道加固系统上。为便于桥梁顶进施工,新建接触网支柱基础采用在公路框构桥顶面预留钢板或螺孔安装方式,预留钢板时采用焊接方式与新建接触网支柱连接,预留螺孔时采用化学锚栓与新建接触网支柱连接。新建接触网支柱位置须满足铁路限界要求,新建接触网支柱均须制作基础帽。

当下穿桥处于站场或多线并行地段时,接触网施工过渡较为复杂,这些地段一般采用软横跨或硬横跨形式。一般情况下,软横跨或硬横跨进行跨距调整较为困难,特别是咽喉区、关节处,若进行跨距调整,不仅施工时间长,工程投资也较多。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原位恢复的方法,以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工程投资。为减少对桥梁施工的影响,可在桥梁两侧设置临时软横跨作为过渡。在施工过程中列车限速行驶,相邻跨距比及采用软横跨作为硬横跨过渡满足行车需要。当桥上设有道岔需要在原位对接触网进行定位时或在桥梁两侧设立临时软横跨已超出最大允许跨距时,需要在桥上设置接触网支柱进行过渡。当线间距允许时可以采用固定于轨道加固系统上的接触网抢修钢柱对道岔进行定位,当线间距不满足限界要求时,可采用临时软横跨过渡,过渡软横跨支柱在轨道加固系统上固定。由于软横跨支柱弯矩较大,须保证过渡软横跨支柱与轨道加固系统间的连接牢固,过渡支柱可以采用焊接或螺栓与轨道加固系统连接。新建接触网支柱采用在新建桥梁面预留钢板或螺孔安装方式。

当既有接触网支柱为锚柱时,应尽量将接触网下锚移至桥外,若接触网下锚无法移至桥外时,应在公路框构桥顶部预留接触网拉线基础,预留拉线基础采用预留钢板或螺孔方式,带单耳的拉线盘通过焊接或螺栓与预留拉线基础连接。

当下穿公路框架桥与铁路交角不垂直时,同一组软横跨或硬横跨的两根支柱有可能并不都在桥上,这种情况下,处在桥下的支柱无需拆除,在恢复桥上支柱时,需要考虑新建接触网支柱与既有接触网支柱间的高差问题。处在铁路路基上的接触网钢柱基础高出路基面200毫米,而公路框构桥顶进就位后其顶面高度与路基面高度相同,这就造成新建接触网支柱与既有接触网支柱间存在高差。在新建接触网支柱与框构桥间增加底座可以解决此问题,底座的尺寸需要根据高差及支柱类型确定,底座的材质及防腐要求不低于接触网钢柱。底座与支柱采用螺栓连接方式。

在设计阶段接触网专业应配合桥梁专业完成既有接触网情况调查,设计过渡及恢复方案,对于需要桥梁预留的基础应提供位置、受力、材质、防腐等要求。从可靠性、接触网施工难易程度等方面考虑最为理想的预留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形式为预留螺栓,但桥梁在顶进过程中预留的螺栓由于受力较大会变形弯曲,造成废弃,因此采用预留钢板或螺孔形式。

施工过程中接触网施工单位及桥梁施工单位需要密切配合,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步骤,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对于过渡接触网支柱应加强防护,特别是固定于轨道加固系统上的过渡接触网支柱,防止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损坏,威胁铁路运营安全,对于需要预留的各种基础,应加强监督,其材质、防腐必须满足相关要求,预留位置应准确无误,确保接触网支柱安装后满足铁路限界及接触网安装要求。

猜你喜欢

改造接触网
为开通打下基础!这条国际铁路完成接触网平推验收
基于接触网下部材料厂型螺栓的改进研究
接触网设备“运、检、修”分离改革的探讨
接触网AF悬挂“环环”连接结构的疲劳分析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调查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进展
接触网避雷器接地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