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堂数学观摩课给我的启示
2013-04-29黄鹤
黄鹤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应该多学习新课程标准,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多挖掘教材、分析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多选取本土素材,尽量让学生都知道的素材融入教学内容中来,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学案;关注学生;本土素材
2013年暑期仁怀市人民政府、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为全面提高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聘请了山东省日照港中学的优秀教师来我市传经送宝,主题是齐鲁名师仁怀行。观摩交流时间为8月14日至8月18日,采取同课异构方式进行观摩交流学习,即“同一教学内容安排我们本地数学教师与日照港中学数学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授课”,然后现场评课,分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教学效果,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8月14日第一节数学课是山东省日照港中学林静老师执教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第一节《二次根式的性质》,林静老师在分析导出(■)2(a≥0)这个性质时,没有按照教材的分析,从数的算术平方根入手,例如:■是2的算术平方根,因此有(■)2=2,这种分析推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于是对性质的理解就会困扰学生,学生在运用这个性质时就不能灵活,掌握知识点的效果肯定就不会好,而林静老师在处理这个知识点时,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请问边长是多少?学生回答:■。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乘以边长等于面积,于是有(■)2=2,在短短的两分钟内,学生很轻松就弄懂了这个性质,通过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还要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从学生最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入手,这种巧妙处理教材的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学时感到幸福,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8月15日第二节数学课仍然是山东省日照港中学林静老师执教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圆》,林老师讲完圆的概念后,准备让学生知道理解“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这个性质时,选取我们本地的素材,老师问:“一块平地中央放有一块茅台酒,有四个同学站在茅台酒的周围,四个同学站在什么地方去抢这瓶茅台酒最公平?”有的学生回答:假如酒在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时,应该站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有的说四条边的中点。这样的回答都非常好,但是学生的回答没有跟上老师的思维,于是老师再问:“假如有二十个、三十个、四十个学生都去抢这瓶茅台酒呢,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大家才算公平?这时学生明白了,学生应该站在以茅台酒为圆心的圆上,于是老师分析后就得出了圆的这个性质,师生非常高兴。正在这时,班上有一个叫谢一葳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不对。”老师问:“为什么不对?”这个学生回答:“因为抢酒的时刻风向有可能不同,风对不同位置同学的阻力不一样,所以不公平。”这时全班学生和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哄堂大笑。林老师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当即表扬他:“回答非常好,非常完美,我们思考问题时,应该考虑全面一点。”林老师再问:“如果在抢茅台酒的时候风是静止的呢?”大家回答:“是公平的。”从林老师在问题的设置上选取本地素材茅台酒(茅台酒是我们本地方最骄傲的民族品牌,是我们的国酒,人人都以此为荣),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数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上“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题时可能延迟课时,内容处理不完,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内容处理不完,下一节课可以再讲,学生的瞬时激情却是一去不复返的。
两堂数学课上,林老师都准备了课堂学案,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学案上都设计出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该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非常清楚。学案分为概念部分、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练习、能力提升、拔尖提高,有足够的课堂练习量,这样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概念部分和课堂练习部分,同时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给老师,也可以通过投影展示给全班学生,好的更好,稍差的得到提高,老师也能及时纠正有问题的地方。能力提升和拔尖提高部分,可以给学生课后有一个再学习、再研究、再探讨、再升华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对培养拔尖人才也很有好处。
通过这两节数学观摩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多学习新课程标准,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多挖掘教材、分析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多选取本土素材,尽量让学生都知道的素材融入教学内容中来,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复,章飞.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贵州师范大学求实学院.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10-07.
(作者单位 贵州省仁怀市育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