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013-04-29贾花萍等
贾花萍等
摘要:培养及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应该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问题意识成为创新思维形成的起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形成的起点。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一直是被动的学习,失去了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问题意识也在这一过程中淡化,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也根本没有给学生进行独立思维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学会质疑,学会提问
学问,学问,学离不开问。问题是创新的最大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创新的开始是提问,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是思维的源头。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创新的能力。其次,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而创新思维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每次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要预习,预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给新的知识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来课堂。教师讲解完后,留十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对本节课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课堂讨论,大家积极发言。这对新知识是一种加强,也是加深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爱问,发掘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巨大的创造能量,给他们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則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石。[1]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看课本,这样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启创新思维大门,激发理智感,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生疑、质疑,有利于引发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牢固地把握所学知识。
2 积极提问,主动探讨
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提问。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地课堂气氛。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敢于提问,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其次,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小组内提出问题,让组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班级讨论,或者,留为作业下去让学生查找资料,第二天再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向教师提出。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生疑的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逐步使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2]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衡量一个学生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内容。问题意识具体表现在: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否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是否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能否对问题形成较完善的答案,其中以能善于提出,特别是有价值的,能诱发探索的创新性问题最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重视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更要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思维插上翅膀。
3 改变学生思维定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惯例、常规、传统,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思维定势。时间越长,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束缚力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要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就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不同思维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但也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它们的独特视角、出发点、途径和方法,既是制胜的法宝,又是前进的障碍。因此,只有具备多元思维,方能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要积极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岩.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对策[J].中学政治参考,2012(2).
[2]朱双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数学学习效率[J].数学大世界,2012(03).
[3]李英梅,秦从英.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17).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学会2012年度一般课题·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研究(SJHYBKT2012012-01)。
作者简介:贾花萍(1979-)女,陕西富平人,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