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013-04-29白晓峰
白晓峰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地理实际教学中也需要逐步转变教学模式。要使应试教育顺利过渡到素质教育,其中一项重要的环节便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一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那么他们在地理学习时便能主动学习地理,并综合运用好地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生;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本身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属性的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要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的理念离不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逆向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不仅要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知,打好思维能力的基础,拓宽知识领域,还要优化教学方案,教给他们学习地理的思维方法,力求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一、从形象性思维入手,培养感性认知
地理学习需要形象性思维,也就是感性认知,可以通过感性材料,触发学生的思维。形象性思维常常是以丰富的画面感为基础,通过感性认知、直观的材料上升到理性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给学生看一些不同地区因气压带和风带的迁移带来的影响。撒哈拉沙漠的干旱和长江中下游的湿润的对比,地中海气候的成因,还有整个地球平面图中他们所在的位置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通过夏季和冬季两幅气压带风带的对比,配上生活小图,让学生感性认知夏季凉爽是因为夏威夷高压,冬季寒冷是因为阿留申低压。因此,我们需要在地理教学中利用贴近生活的图片来联系课堂教学知识,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理事物。
二、通过描摹地图板块,提高地图认知能力
地图一直都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获取地理信息的载体,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任何地理事物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掌握读地图的能力,了解各种地理符号所代表的信息,获取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对于学习地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各大洲地图板块时,我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他们去描摹地图板块,在描摹的过程中全面认识各大洲的形状轮廓,再接着画出山脉以及重要河流,标记各种地形地貌。在记忆我国地图时,也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大概轮廓,让学生在上面画出一级到三级阶梯的范围,以及相关山脉走向,把四大高原和盆地,以及我国重要的三大平原位置标出来。这是认识各地气候山脉、地形地貌的重要手段。为了对我国各个省份的轮廓有个清晰的了解,我们也可以如法炮制。如,黑龙江省描摹出来是状似天鹅,广东省则是三角形,甘肃省类似一根狗骨头……描摹地图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地图记忆深刻,还能在此基础上将它应用到地理学习中。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精心优化教案,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巧妙利用地理材料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发现,进而举一反三将其应用到地理学习中。如,在学习“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这一课时,课文是以西北地区为例,教师可提出问题:“造成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有哪些原因?人类哪些活动会加剧荒漠化?针对荒漠化可以如何防治?”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非唯一,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联系实际与所学所想。教师可以联系非洲大陆撒哈拉沙漠的干旱进行比较分析,再一次回顾之前所学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课后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西北荒漠化写一份防治方案,将课堂所讲所学联系起来综合运用到实际中,打破思维定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性的思考对于学生的纵横联系能力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提出新颖的观点。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意无意地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视野也会大大拓宽,这时候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将从感性的形象思维逐渐迈向抽象化的逻辑思维发展。地理教学时更应该结合这些特点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和提高,让他们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逐渐具备终身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实现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以及让他们成为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娜.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1(01).
[2]李家清,张丽英,陈芳.走进新课程: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Z1).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铁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