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3-04-29梅玉明
梅玉明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目标整体分为“新课教学—自主学习—教学反馈—集中答疑”四步,称为“一堂四节制”教学模式。其总的思想是:力戒繁琐,突出重点,具有可操作性,以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教学;一堂四节制;教学总结
著名教育专家杨雄生在河北省骨干教师培训时讲道:“课堂教学主要完成三件事:第一,允许、鼓励学生质疑、猜想,提出不同意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其次,启发学生论证或验证自己的质疑、猜想与不同意见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论证的能力。第三,培养说服对方的能力。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培养合作和说服他人的能力。”
这三件事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需要,也是完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在完成课堂教学的三件事中,主张多采用“启发式—少而精”的教学方法。在“启发式—少而精”物理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习题、教学案例等这些内容丰富的“物理营养”。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是:渗透“探究思想”的“启发式—少而精”的教学。
在杨老先生思想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力促教法改进,提高课堂效率。为呼应新课程、新标准的实施,积极应对高考考试形式的变化,以自主性、探索性、愉悦性、达成性、发展性和科学性为原则的指引下,遵循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探索适合我校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设计为“新课教学—自主学习—教学反馈—集中答疑”四步,即“一堂四节制”教学模式。总的思想是:力戒繁琐,突出重点,具有可操作性,以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一堂四节制”模式的分类
1.新课教学:每节课应以明确的方式把教学目标予以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特别是知识目标要明晰、准确。然后针对教学目标展开讲解,做到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这个节段限时20分钟,包括导课在内)。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师对本节课重、难点的讲解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之间互相设疑并释疑,共同去探究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并把教师对难点评析与自主学习学到的每一个知识点总结出来并写到笔记本上。这节段教师只辅导不讲评。(这个节段限时10分钟)
3.教学反馈:一堂课教学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否已经突破?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是否又有新的发现?这一切当依靠课堂教学反馈。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几个题目,并将题目印成“小试卷”。题目要着重突出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能考核出学生探究学习是否到位。学生即作即交,教师课下批阅。通过学生对“小试卷”的作答教师把握学生在这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下次上课有的放矢。(这个节段限时10分钟)
4.集中答疑:学生可以对自主学习或教师讲解的重、难点有疑问的地方自由提问,教师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解答。对于学生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可以做为一个小课题让学生课下去研究,动员学生通过去资料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阅自己去解决。(这个阶段限时5分钟)
下面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该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也交替。
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1.“提出问题解决过程”展开教学。设计思想是能力的培养,总是伴随着知识的内化进行的。内化的外因又总是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电磁感应这节课由Φ、ΔΦ、ΔΦ/Δt出发,重点解决E(感)的产生,突破“动势”这一难点。感应电动势是在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出现的。
2.“设问质疑”学生自主学习。
(1)用学过的磁通量Φ来回答ΔΦ、ΔΦ/Δt,重点突出针对性很强的预备知识ΔΦ=?0。
(2)3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深化ΔΦ是否“零”现象和条件,为E∞ΔΦ/Δt作准备。
(3)由实验导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以上内容不需要教师讲述,也不抄笔记,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反馈式投影片上,放在投影仪上进行公布。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练习题。
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在主动想问题,而不是旁观的听众。其结果就可避免死记硬背,因每一步都有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
3.“检测和小结”教学反馈。通过挂图、模型、实验和练习题,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让学生口答、笔答、到黑板上画图等,获得即时反馈,小结的作出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结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化和锤炼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定则的具体应用,提高一步要求会使用楞次定律。
4.“学生提问”集体答疑。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就本堂课遇到的问题可以自由提问,教师视所提问题的情况可由学生作答,也可教师亲自作答,也可作为课题学生课下研究。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
三、“一堂四节制”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笔者认为,要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的两个转变,即以“教”为主,向学生主动“学”的转变;从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转变,仅仅停留在学习宣传上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线,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一条适合于我们实践的途径,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载体。
2.通过“一堂四节制”教学模式第一阶段的实践,已深深感受到教师的教研意识得到不断的加强。新的教育理念在一点一滴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一部分教师也逐步接受和主动参与。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跑阅览室、主动查阅资料的学生多了,晚自习问问题的人多了,上课大家发言的机会多了,课堂显得更有活力了,教学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问题解决的反复实践中,通过正向迁移的同化和顺应的加工过程,使个体经验逐步地概括化、系统化。这一过程就是个体经验的类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得以孕育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并且其培养过程更具有典型性。
(作者单位 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