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因“和谐”而发展

2013-04-29陈思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开放和谐发展

陈思琴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它所针对的主要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和两者的统一性,主张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而将这一理念移植到语文课堂中去,就是要追求师与生、讲与练、思与悟、预设与生成等方面的平衡、统一,营造一种自然、开放、和谐的课堂。那么课程改革下如何构建 “和谐”的语文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呢?我认为必须去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环境,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个性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我们的课堂开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融入其中,体验交流乐趣,收获成功喜悦。

【关键词】和谐;开放;发展

一、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希望获得成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一个现代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发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动力。

因此,和谐的课堂始终要让学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给予学生信任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评价中要给予处于弱势的学生更多的激励,比如主动征询他们的想法:“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性地说:“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等亲切话语。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努力让每一位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孩子的字写得再差,只要他比上次有进步,我都会毫不犹豫的打上“优秀”,因为那是他一笔一画的杰作;孩子不敢回答问题我都鼓励他举手,因为那小小的举手对他来说不是简单的动作,那是战胜畏惧的成功体验。

教师有责任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学习交流。如,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闹出笑话,教师要宽容对待,给予鼓励:“你的声音很响亮,请回答的再仔细一点。”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并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与优势潜能的发掘,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赏识的。把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期盼,把成功的体验撒播到整个人生中,孩子们将徜徉在成功的海洋里。

二、构建尊重差异的课堂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在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因而,关注差异,张扬个性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任务之一,构建尊重差异的课堂文化已成为课改教师的共同的追求。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一,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阅读后获得的感受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善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妄想”,肯定学生的观点,时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追求多元化的答案,是课改中课堂应追求的课堂文化。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教师倡导学生在课堂中议论、争辩,在争辩中生成新知,同时教师在多元化答案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地点拨引导,让文本中的正确价值观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如《小镇的早晨》第一小节有这样一句话: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的喇叭声惊醒的;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句中的“惊醒”和“唤醒”运用巧妙得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亮点。教学时,我先做小镇影片欣赏,再让学生反复诵读,想想“惊醒”和“唤醒”这两个词能否换一换位置?你一言我一语,一番唇枪舌剑后得出它们的位置不能换,因为和城市、小镇早晨的特点紧密相关。相比之下,城市的早晨比较激情,小镇的早晨比较温柔;城市的早晨体现了动感美,小镇的早晨体现了娴静美。在有了獨特感受后,再次引领学生美读句子,读出两者的不同之美,领会美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姿。

三、创设教学相长的课堂情境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时,让学生谈谈唐僧是个怎样的人,一学生说,唐僧很笨,宁愿相信妖怪也不相信悟空。很多学生附和着:“我也觉得唐僧很笨,他不但不相信悟空,还把悟空赶走了。”“可唐僧毕竟是人。”经我这么一点拨,许多学生又发言了。(接着发言的是认为小唐僧不笨的)

生:我觉得唐僧不笨,他是出家人,当然不允许徒弟杀人。

生:我也认为唐僧不傻,他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精,当然认不出妖怪。

生:我也认为唐僧不傻,他给了孙悟空很多机会,才赶走悟空的。

……

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学生在其间主动获取体验,享受快乐。教师能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讨论唐僧到底傻不傻?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不应该单方面去分析一个 人物,而应该综合地分析、运用辨证法去分析才不至于出差错,得出较为全面的答案。这样一来,不仅合乎了孩子们的童心,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也对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与理解。课堂交流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教学中,能舍得“耗费”师生交往的时间,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和谐——教育永恒的追求。构建和谐课堂,让课堂焕发主体和生命活力,使主体巨大潜能得到极至的开启,使主体的心灵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国]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学习的革命》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3]《和谐教育研究与实践》.山东省内部资料出版社出版,1998年11月

猜你喜欢

开放和谐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