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指导课,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平台

2013-04-29丁毅

课外语文·下 2013年9期
关键词:必要性阅读能力

丁毅

【摘要】课外阅读作为中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学生通过读书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新课程语文教学法的必需。但由于受到中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窘迫与尴尬。阅读指导课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阅读的快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推动作用,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阅读能力;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高中三年,学生要“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同时对课外阅读的对象作出了规定,要求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和“名著”,强调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这就是说,高中生要打破以往阅读的随意性,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内潜行为。阅读不单单是知识“量的积累”,更是“悟的过程”和“人文性的飞跃”。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实际情况又如何呢?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在上课时阐发一下,如说说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简单的谚语、成语,往往说出一部分,叫学生续说,但大多数情况是令人尴尬的,台下是一片鸦雀无声,由此,我深感学生阅读量的狭窄和词汇量的枯竭。故而送走了前一届毕业生之后,从这一届开始就特别留意并着手调查了一些情况。在高一语文起始课上,我便设置了一些题目,作为调查的内容:

1.你喜欢阅读课外书吗?喜欢哪一种类的文学作品?你周围流行哪一类的书籍?

2.你阅读过哪些名著?是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

3.课外阅读的时间怎么安排?会不会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影响?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

4.课外读物的来源有哪些?

(一)我对所任班级的1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对第一个问题,我设置了三个选项,即“喜欢”、“一般”、“不喜欢”,结果选择喜欢的有86名同学,占80%;一般的有18人,占有15%;不喜欢的有6人,占5%。这个结果大致上反映了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这一点无庸置疑。而且,不喜欢课外阅读的6名学生恰恰就是语文成绩最差的,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喜欢课外阅读成正比。在这中间, 喜欢小说的学生占大多数,但这些喜欢小说的同学,绝大部分喜欢的是武侠、言情之类的作品,他们仅凭自己的喜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周围流行的书籍,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高一学生还在看一些诸如《龙漫少年》《爆笑校园》等一类漫画作品,跟实际的阅读能力极不相符。

(二)关于名著的阅读,调查表明,结果堪忧

发现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占98%;其次,是《三国演义》,占81%,接着,是《水浒》和《红楼梦》,分别是69%和30%。但阅读的方式大多以电视剧为主,以阅读率最高的《西游记》为例,阅读过原著的仅有5人,占4.2%,其他作品进行过原著阅读的更是凤毛麟角。除此之外,中学生偶尔也有阅读过《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和《封神演义》的,对现代作家作品的阅读,如鲁迅的、茅盾的作品,则少之又少。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绝大部分同学的纪录是零,只有二三个同学间或阅读过《茶花女》《简爱》等几部情节离奇,趣味性较强的作品。

(三)阅读的时间安排

除了有同学见缝插针看名著的有关电视剧外,大多数学生放在假期中阅读,或在双休日老师要求做摘记时才阅读一些,其余情况阅读时间每天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多数认为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尚且觉得时间紧迫,没有时间放到课外书上。至于课外阅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几乎全体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开拓知识面,增长见识,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这说明了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要稍加引导,相信会形成一种好的局面。

(四)课外阅读资料的来源问题

不外乎三个字,就是 “订、买、借”,三者之间,“订”的比例最小,占10%,“买”“借”和“买借结合”平分秋色,各占42%和44%,订阅的一般是和中学生的学习有密切关系的,如《学习报》《中学生作文指导》等;买和借的大部分是学生兴趣较广的或是跟学习关系十分密切的书籍杂志,而名著之类的买的比例很小,主要的阅读渠道就是借阅,而且借阅的面也不是很广。大部分學生阅读凭的是兴趣,或者是老师布置作文或其他作业要求的时候。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而《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三年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明确的表述“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怎样利用有限的阅读时间,积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努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逐渐探索出了一种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必要平台——课外阅读指导课。

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建立及运转模式

(一)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建立

确定每隔一周的周六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每次要求有五位同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推荐自己阅读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并把推荐的书籍传阅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到书店购买,图书馆、其他同学处借阅等方式,自主选择阅读同学推荐的书或文章,并写好读书笔记,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进行交流。通过这种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运转模式

1.选书。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在读物推荐时,要求学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都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

(2)益智性原则:学生选择的书必须能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

(3)趣味性原则: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只要价值取向准确,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尝试。

2.阅读,做好读书笔记。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就是通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不仅如此,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1)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2)感想型: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3.推荐、交流。阅读可以是个人的行为,但是单独的学习局限了阅读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阅读有了伙伴,能够与伙伴交流分享阅读中丰富多元的收获,获得大量的阅读信息。

阅读的感受因人而异,同学间定期在班级内分享阅读感受,能够极大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在互动阅读中提高文学鉴赏力。从学生的语言来看,读书让他们多了一份语言的灵动与醇厚,多了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广。

三、课外阅读指导课建立的必要性

(一)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需要

刘锡庆教授提出:“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或应读、可读之书等,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

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而有的也是一些时下流行的漫画、言情、武侠之类书籍,對一些需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不感兴趣,这样无疑降低了高中生阅读的品质。阅读课外书要重视书的质量、深度,中学生要多阅读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益的书,使自己拥有“广博”的知识面,了解时代发展的脉搏,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要把握书中精华部分,吸收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用所学的课外知识来充实自己,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深刻,重形式不重内容,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采蜜集”——几个好词,几句好句,几个好段。不会从更深层的、更宽泛的领域去思索,那么读书后的收获也就少得可怜。

课外阅读指导课,利用学生平时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日,让学生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中外作品或是时下流行的各类精品,进行自主阅读。每一位同学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都认真做了读书笔记,并将各自的笔记连同书籍在班级同学中传阅,互相交流借鉴。

(二)培养学生浓郁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一定的阅读能力的需要

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领略不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乐趣性,觉得读书生活太贫乏、太单调。而课外阅读指导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上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推荐书籍的学生,为了使更多的同学去阅读他推荐的书籍,就会非常投入地去品读作品,品读的过程就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过程。而且,在将书籍推荐给班级中其他同学时,要给书籍编写出既忠实原著又有诱惑力的导语,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揣摩读者的阅读心理,引起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饱尝各种角色的体验,既可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又可挖掘阅读中的兴趣点等。学生常会被文中的某些情节感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审美享受,建立科学的读书方法,为学生的灵魂注入精神营养。

(三)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从2001年,我国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逐步取代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中学生的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高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50万字,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论语》 、《红楼梦》(曹雪芹)、《呐喊》(鲁迅)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等20部中外文学名著;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鼓励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这纲领性文件的出台,让我们语文老师深刻地认识到,教语文不应该只是教语文教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是很难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设立,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阅读交流平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开放性的。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生的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课外阅读有着广阔的天地。正确地审视现在的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的思维便获得了一次飞跃,给我们一个前瞻的视界。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方式来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相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必要性阅读能力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