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中的问题教学

2013-04-29黄燕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高中历史有效性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问题教学能够带学生进入发现者和探索者的境界,从而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有效性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教学便是最好的诠释,笔者下面就历史课堂中的问题教学谈一点看法。

1 一个好的问题设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立足学生学情

孔子的教育提倡“因材施教”,朱熹说到孔子的教育时也说:“夫子教人各尽其材”。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设置在侧重理论化强点,当然也尽可能带有趣味性。这是在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里看到的导入——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1课《孔子与老子》:“2010年的清华大学面试题:如果孔子和老子打架,你会帮谁?”,笔者试着在课堂上引入这一问题,并且又分解出另外几个问题。实践证明效果比自己预期的还好。这一问题设计的效果下文会具体论述。

1.2设置有效问题

新课程教学注重课堂的有效性、高效性,问题设置同样如此。问题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设置有效问题。问题提出的时间、问题的大小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在教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过程中,笔者在教学开始便设置了这么一个问题“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与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有什么关系?”。原意是想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课题与单元主题“全球化”的联系,但因为学生尚未学习到教材内容,所以对这问题反映冷淡,甚至有点不知所措。这便是一个无效的课堂教学。到第二个班级时,把这一问题放到课堂最后再提问,学生便“有话可说”了。

1.3引导问题的解决方向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估计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明明设置了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解决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但学生的回答常常毫无逻辑,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在《宋明理学》教授过程中,我们可能都抛过这么一个问题给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结果可想而知,答案五花八门。如果我们帮助学生设置一下解决方向,划个表格给学生,设置一些比对项目,同时也鼓励学生可以再寻找新的要点来进行对比。这样的效果会更好。经常性的给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学生便会潜移默化的养成一种解题的习惯。

2 下面就來谈谈问题在教学中的运用

2.1导入

一个好的导入往往能奠定一节课的基调。问题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吊足学生的胃口。如前文提到的《孔子与老子》的课堂导入。这个问题一出,学生一片哗然,有些学生说“孔子和老子不可能打架”,有的说帮孔子有的说帮老子,等学生安静下来后,我便问他们:为什么觉得孔子和老子不可能打架?学生就谈到了两位伟人的品格。我接着问:那清华大学出这道题的依据是什?学生反应很快: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一样,他们的思想主张有差异,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到这时学生就明白了,这里的“打架”说的是他们的学术碰撞。我又问:那你们帮谁呢?学生急着又七嘴八舌的说开,我就在这时打住,先憋着他们等到教学内容讲完后,再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这样一个问题导入使得原本让学生觉得非常遥远的两个大人物,突然变得离人亲近了很多。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

教学重难点是学科的核心知识,是一堂课的重中之中。问题教学可以分步设置,“步步为营”的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问题设置可以依实际状况分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改革史《走向民主政治》的重点之一是“梭伦的改革措施”。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其中,掌握这一重点。我设置了一个穿越雅典的问题,让他们选择角色扮演谈谈自己改革前后的境遇。最后再用一个表格,把改革前的问题与改革后的措施一一对应,完全这一问题教学。课后还产生了一个插曲,因为表演太过投入,有个学生从此有了一个“贵族”的雅号。

3小结

以问题来进行小结,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使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前文提到《孔子与老子》课文导入时使用了清华大学面试的题目,笔者将这一问题又放置在课堂结束时,做为整堂课的总结。学生状态与刚上课时有了一点变化,那就是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有一个学生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孔夫子如何了不得,这堂课之后我发现其实他也只是个凡人,还傻得有点可爱,竟然希望利用濒临崩溃的周礼来稳定动荡的春秋社会。以前我不喜欢他高高在上的感觉,现在我觉得他还成。”古人用了那么多时间使孔子由凡入圣,笔者的一节课却又将他带回了“凡间”,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倒退?值得庆幸的是,学生接受了这堂课学进了东西。

除以上所述外,问题教学还可以应用于历史概念教学、历史考试与评价等方面。

总之,问题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解放老师,也解放学生。正如华罗庚说的:“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问题教学把“说”的权利、“问”的权利、“思考”的权利,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的“主体”权利还给了他们。老子说,无为才能够有所为。教师多一点积极的“无为”,便能为学生更多的“有为”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

黄燕霞,(1987.02~),女,目前职称:中学二级,主要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高中历史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