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深度提问设计的探索

2013-04-29夏玉桥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评价性新思维孔乙己

夏玉桥

判断一堂语文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课堂的生成。而课堂生成内容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提问质量密切相关。从大量的优秀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名师们总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方式,促成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使课堂出新出彩。

美国卡麦隆大学莫里教授在《课堂教学技能》一书中,将问题分为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四类。下面就深度提问设计在这四类问题的不同策略做以下论述:

一、事实性问题设计突出新发现

事实性问题是指在课文里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发现新意,那么,这种问题设计就不符合深度提问设计的要求。

如对孔乙己“手”这一问题的教学设计中,如果只是提出“课文中几次提到孔乙己的手”,学生就会很快地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排出九文大钱提到手;夸奖“我”时,用手敲桌子;想教“我”写字时,用这手蘸酒;惊慌时,用这手罩碗;最后一次喝完酒,是坐着用这手慢慢离去的。这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只是在寻找与孔乙己的手相关的信息,并没有进入思考状态,更没有发现内藏的深意。

如果运用深度提问思想指导问题设计,只要稍稍改一下问题的思维方向,就会问出新意深意。可以这样问:“孔乙己的手有哪些用途?”这样,境界全出了。毋庸置疑,人的手是为自己的生活服务的,对于孔乙己这样的一个读书人来说,手还是用来写字及教人写字的,可绝不是用来走路的。用手走路,是孔乙己有别于他人的另外用途。可是谁让孔乙己用手走路的?丁举人。一个文弱书生值得把他腿打断,逼他用手走路吗?孔乙己为什么不去学些营生,而去做一些抄手偷书,靠人施舍被人凌辱之事?这样,就会引得学生一路追问下去,就会发现文中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孔乙己被封建科举成名毒害之深的思想,作者对孔乙己持有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新发现来自对学生深层思维的引导。“课文中几次提到孔乙己的手”这一问句,只能让学生关注相关的内容,并不能促成学生的思考。而“孔乙己的手有什么用途”一问,就促成了学生的思考,特别是孔乙己的手出现了反常的用途时,就引发了学生对更广阔文本空间的开拓。

二、经验性问题设计突出新感悟

经验性问题是指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才能理解的问题。在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感触来揣摩他人的生活际遇与情感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中感悟更多的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

先看这个教学设计:你从孔乙己手的动作看出他怎样的心理?排出九文大钱,和穿长衫一样,是在摆读书人的架子;用手敲桌子,并蘸酒想在柜上写字,一方面想表现自己的学问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的迂腐,看不出别人对他的不屑;用手发茴香豆给孩子吃,与想教孩子写字一样,出自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学生虽然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出孔乙己的心理,但是,他们的思维会局限于还原生活的范围内,无法产生新的感悟。

如果教师能稍微改变一下问句:你从孔乙己手的动作看出了他怎样的人生轨迹?这一问,不仅让学生还原了孔乙己的生活,而且还能把孔乙己的前后境遇进行对比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有许多新的感悟:付钱的方式从“排出”到“摸出”,可以看出这时的孔乙己不仅在物质上已穷困,而且在精神上也潦倒了。丁举人不仅打断了他的腿,而且彻底摧毁了他以读书人自居、以君子自居的精神支柱。封建的科举制度,其实是等级制度,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戕害的思想根基。它不仅戕害人们的精神,而且还戕害人们的身体。孔乙己走着一条由精神上受伤害而到肉体上受伤害,由自我伤害到他人伤害而被迫离开这个世间的人生轨迹。

如果再追问一句:鲁迅为什么紧紧抓住孔乙己的“手”不放?学生就会进一步从思想和艺术上感受大师鲁迅的匠心所在。

有比较才能有所感悟。设计这类提问,着重要融入能产生比较的词语。如后两问的“人生轨迹”“紧紧抓住”“不放”词语,就促成了学生思维的纵横向勾连,从而产生新感悟。

三、创造性问题设计突出新思维

创造性问题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得出独特答案的问题。其主要智力过程是求新求异。

教师设计这类提问时,着重引导学生源于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打破常规去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发散思维。

对于《孔乙己》一课,如果你仅仅设计“孔乙己后来怎么样了?”就显得太笼统。学生也只能拘泥于课本,想象出孔乙己不多久就死去了,也就不能对课文进行丰富深刻的理解。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提问方式:“假如说孔乙己用手把自己身体挪到一座破庙里,他会怎样去感叹自己的手?”这一问,用一个“挪”字,触发学生想象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用一个“破庙”词语,触发学生想象孔乙己孤独凄凉的悲惨处境。这样,就在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多方面想象。那个孔乙己自我“感叹”一词,又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深层次的想象,去揭示了文本的深刻意义。

从这一道理出发,我们可以对创造性问题设计出更多的新思维提问。如:当你穿过时光隧道,去给孔乙己洗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说说孔乙己在弥留间,他的手会呈现怎样的姿势,再想一想,这一姿势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若要学生产生新思维,必须设置精当的词语,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再巧妙地融入有关新角度、深层次的指示词语,方能达到突出新思维的目的。

四、评价性问题设计突出新路径

评价性问题是要求学生做出价值判断的问题。设计这类提问,要使问题的内涵丰富,路径众多,进而让学生从中找到最贴合自己的路径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先看这个问句:“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还是喜剧人物?”这个问句路径单一且很难贴合学生思想。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并能从孔乙己的遭遇来证明之。但这并不是学生自发对文本做出评价的那个原点。

如果换一个问句:从孔乙己留有长指甲的手,就可看出他不事劳作的慵懒个性,也注定他的悲剧人生。其实,还有很多能预示孔乙己悲剧的细节,如脱不去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的话……请你结合自己触动最深的一点,说说孔乙己悲剧形成的原因。这样,既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又紧密地贴近了学生的感受。自然,评价内容鲜活丰富而又有个性。

评价性问题设计要突出新路径。这里,要注重问题设计富有张力,有极大的思考空间。只有给问题呈现的思考空间大,才能显露出思考问题的多重路径,才能达到对某一问题进行多维评价的目的。

深度提问设计的本质在于一个“深”字,它强调从最恰当的入口,进入文本的思想深处,进入作者的情感深处,进入学生心灵深处,进入生活的意义深处。好的深度提问设计,能激发文本的活力,学生的活力,课堂的活力,收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评价性新思维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孔乙己(下)
孔乙己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学术语篇的评价性分析
光的反射教学新思维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
传媒新思维 一目了然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