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得策略 学会阅读

2013-04-29周步新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3年9期
关键词:元认知说明书文本

周步新

学会阅读是人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需。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语文教育界已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这离不开阅读策略的习得与运用。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修订2001版《课标》的基础上,确定语文学习总体目标之一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种独立阅读能力,便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体现,它的核心要素在于学生要掌握阅读策略、形成阅读能力。

阅读课作为各国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载体,历来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国际教育学术界对阅读的定义、阅读的策略等均有着相对成熟的阐述,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给阅读下的定义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这告诉我们,阅读需要读者调用属于自己的已有知识,运用阅读策略,自主构建意义。在英国的《英语课程大纲》中,对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这样的表述就渗透着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反思等阅读策略。再来看俄罗斯,它们将初等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分为《俄语》和《文学》两门课程。俄语课教学的五项目标之一为发展学生思维,学会自学,形成基本学习技能,完善阅读技巧。文学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运用语言和自觉阅读的技巧。[1]这体现了运用阅读策略,形成阅读技能、学习技能的导向。

当然,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阅读技巧还是有所区别的。

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见《现代汉语词典》)。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9819.htm)。从逻辑关系上分析,“策略”更具有概括性,“方法”更有具体性。前者指导决定后者的应用。[2]而所谓阅读策略是指运用一些技巧、方法帮助我们读出文本的意义,而且记住文本中的重要信息。这里的技巧与策略的差别在于,策略是自觉的、有计划的运用,会随着不同的阅读目的、文本而调整。技巧则不会因文、因书而异。[3]

我们认为,首先阅读策略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其次阅读策略指导阅读方法的运用;第三,阅读策略往往表现为对阅读方法的操作。但无论是从定义上,还是从逻辑关系上分析,两者是有区别的,属于不同的概念。

我们对已有文献总结出的阅读策略进行了梳理,主要有:

1.国际常用的十种阅读策略:预测(Predicting);既有知识和经验运用(Accessing Prior Knowledge);联想(Making Connections );提问(Questioning );图像化(Visualizing);推理(Inferring );找出主旨及重点(Determining Importance );综合(Synthesizing);监控理解(Monitoring Comprehension );作者的观点(Authors Point of View )。这些策略可供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借鉴、运用,但有些名称的表述等更多适用于成人分析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与小学生阅读有相当距离。

2.中国传统阅读理论:我国传统阅读也有丰富的经验,在当今依然有借鉴意义。如我国古代学者在《中庸》中把学习方法和过程归纳为五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提倡大量阅读,广泛吸收各种信息,通过质疑、思考、辨别等策略,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领悟,并把领悟的东西付诸实践。[4]又如古代学者总结的熟读成诵、勤于思考、善于质疑、博览精思、评点批注等[5]阅读策略在今天依然有借鉴与实践价值。

3.赵镜中先生提出的八项阅读策略:香港、台湾等地的小语同仁也十分关注阅读策略的研究。如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镜中教授曾提出以“策略阅读”为核心构建阅读教学。他认为,阅读策略总体来说包括:预测(predicting)、连结(making connections)、提问(questioning)、图像化(visualizing)、推论(inferring)、找出重点(determining importance)、统整(synthesizing)和理解监控(monitoring comprehension)等。[6]不少与国际常用的十种阅读策略相吻合,遗憾的是赵先生英年早逝,未竟事业留待我们继续努力。

4.王林博士提出的七项阅读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林博士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儿童阅读的研究,重视班级读书会的实践,十分强调阅读策略的运用。他提出七种关键性的阅读策略:(1)启动背景知识,借助已有的经验来理解作品;(2)决定文本中什么重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3)整合信息,略去不重要的、重复的信息,把资料分门别类,试着找出文本中的主旨句,自己归纳文本的主旨;(4)阅读中或阅读后进行推论,进行文本故事线索或情节的推测;(5)自我检查是否理解,运用恰当的策略突破阅读中的难点;(6)修正误解,利用各种方法帮助理解;(7)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质疑并驱动阅读(《阅读策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些策略可供提炼。

我们还依托网络、借助全国36期小学校长研修班向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小学分第二、第三两个学段,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369份,在城市、乡镇两类区域进行调查,并根据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经验与建议,确立了小学生需着重习得的阅读策略有:预测、图像化、提问、联想、比较、联系、推论、找出重点、概括归纳、评点批注、计划反思等。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 认为,阅读者以不同的方式建构意义,他们关注并提取具体的观点,进行直接推论,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成分。在这些理解过程的背后,元认知过程和策略在监控并调整着整个理解过程。另外,读者带到阅读中的知识和经验背景中的对语言、文本和世界的理解也影响着他们对材料的理解。[7]从某种角度说,元认知的相关理论是学习策略最适宜的支持理论。

元认知(Metcognition)一词最早出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的《认知发展》(一九七六年出版)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它包含三部分:元认知知识(对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的认识)、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主体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节)。其中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主体,它表现为主体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知识特点和学习要求等,定出计划、选择策略、评价其有效性、作出补救措施等。

例如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的教学片段:

1.学生自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含义深刻的语句。

2.学生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的问题。

3.学生交流阅读思考的感受。

生:我读懂了“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一句,我们正常的人都很难抓到蝴蝶,可安静是个盲女孩却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蝴蝶,这就是课文说的“奇迹”。

师:你能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出体会,这是个读书的好办法!还有谁也能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能够从字面上理解“神奇的灵性”就是非常奇特的、神乎其神的“灵感”。

师:你说得不错!

生:我还能联系上文“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这一句知道安静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灵性”,因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她爱自然,爱生命。

师:你也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真会学习!

生:我能联系下文“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一句,体会到安静从蝴蝶的扑腾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也是她神奇灵性的体现。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其实咱们还可以借助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这个语段,看看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是怎样用她的双手在感受这个世界的。请大家快速默读。

生:读着这一句“我抚摸花朵,感觉到花朵的美妙的丝绒般的质地,发现它惊人的螺旋形的排列——我又探索到大自然的一种奇妙之处”,我对课文又有了新的感受。

生:我从“我把手轻轻地放在小树上时,还能偶然感到小鸟在枝头讴歌时所引起的欢乐的颤动”,“我把手放在水里,小溪的清凉的水从我撒开的指间流过,使我欣慰”这些句子中也能体会到那种欢乐、欣喜以及安静和海伦·凯勒的感受。

师:是啊,同学们,海伦·凯勒虽然无法用双眼看这个世界,但她认为——“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视觉,那可能看得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

4.学生回顾小结自己阅读学习的过程,真切感受到运用边读边想、结合自身感受和联系上下文、链接阅读资料等方法理解其他含义深刻的语句,这些都是联系策略的具体运用。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围绕“联系”这一阅读策略,学生经历了自由阅读、自主提问、了解认识体验过程,学习运用结合自身感受和联系上下文、链接阅读资料等多种方法,在实践中理解、习得“联系”策略,并进行迁移运用,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反思小结学习过程,逐步学习调整监控。

我们借鉴策略模式的思想——定义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由此构建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范式。这是“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像,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8]学生自主选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阅读效率,不断提升阅读质量和阅读素养。这些具体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实践过程中,可以互相替换,也可独立存在,详见下图:

基于儿童发展心理学原理,并根据长期的语文教学经验与日常的教学观察,我们知道小学生的阅读与成人阅读、中学生阅读有区别:少有明确的目的,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缺乏持久性,没有固定时间用于阅读,阅读效率相对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落实阅读策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从调查问卷、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元认知学习等规律,我们在低年级(第一学段),侧重放手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营造“悦读“氛围;在第二学段着重引领学生自主建构阅读策略;在第三学段,教师则更多放手,引领学生自主设计阅读计划,运用阅读策略,并逐步学习阅读监控。小学第二、三学段学生侧重学习的阅读策略有:

年段 阅读策略

认 识 体 验 监 控

第二学段 联想、推论 提问、比较、找出重点 图像化、预测、联系

第三学段 计划反思 联想、概括归纳、评点批注 提问、找出重点、推论

如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止咳糖浆说明书》《泰诺说明书》《美林说明书》《布洛芬缓释片说明书》《菜泡饭说明书》《变形金刚说明书》这六份非连续性文本,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找出重点信息”阅读策略的学习实践。

首先,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止咳糖浆说明书》,根据需要找出“功能主治”、“生产日期与有效期”、“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初步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比较阅读《泰诺说明书》《美林说明书》《布洛芬缓释片说明书》这三份说明书,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比较筛选找出重要信息。

随后学生运用“根据需要、比较筛选”等阅读方法提取重要信息,尝试阅读生活中的菜泡饭食用、变形金刚玩具组装等其他说明书,增强阅读的兴趣,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条条大路通罗马”,阅读学习亦如此。并非所有的阅读都要进行阅读策略的运用,所谓“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有的阅读教学也可着重关注表达、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也要有意识、有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策略,学会阅读,不断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促进阅读素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周龙兴.小学生阅读策略发展及教学研究报告[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48.

[3]赵镜中.构建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J].小学语文,2009(1-2):124-127.

[4]吴立岗.简论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05(6):5.

[5]孙绍振.遵照实践,理顺传统——中国本土阅读理论的建构[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11):6-8.

[6]赵镜中.构建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J].小学语文,2009(1-2):124-127.

[7]张颖.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项目评介[J]. 中学语文教学,2006(12):3.

[8]邓建国.呼唤新的范式出现[n] . 社会科学报,2012.11.1:第005版学术探讨.

猜你喜欢

元认知说明书文本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爸妈,这是我的“使用说明书”
再婚“性福”说明书
说明书、无线电和越剧戏考
给“产品”写“说明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