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外实践中感悟数学

2013-04-29林妙贤

师道·教研 2013年9期
关键词:所学创造性课外

林妙贤

数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实践。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是实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一次次飞跃。

一、鼓励自主性实践——培养数学意识

自主性实践表现为学生会通过自己设定的目标、寻找自我价值感来激发自己的实践活动动机,并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实践活动策略为实践活动服务,能及时对实践活动结果进行自我总结和监控,并根据任务的不同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动、自由发展。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敏锐的触角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用写“数学日记”的方式来记录数学发现,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思考与解释。

如“今天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爸爸带我去‘上岛吃牛排。吃完饭当然要结帐啦,我们一共吃了128元,因为是国庆期间可以打8折,我问爸爸打8折是几元?爸爸告诉我打8折就是用128乘0.8等于102.4。果然,服务员说打折后一共是102.4元,就这样,我学会了打折该怎样算。原来在生活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从这样的数学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进行课外自主性实践并写成数学日记,能够让学生更广泛、更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使学生逐步学会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数学建立联系,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意识正在慢慢萌芽,逐渐地生成。

二、倡导探究性实践——激扬数学思维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大力倡导学生开展“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探究性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抽象数学原型、感悟数学规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此活动探究目标是:从生活中找出所学知识的数学原型;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过程是:一个重点学习单元为一个探究实践对象,把全班学生根据住址远近、实践能力高低搭配等情况分为若干活动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在各重点单元学习过程中围绕以上三个探究目标开展实践活动,最后把活动过程的数学发现、数学思考与交流过程及体验、数学探究结果与存在问题等制作成手抄报、电子报刊、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在相应单元学完后进行展示与交流。

打开“小小侦探员小组”,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开展探究实践后所制作的电子报刊,我们可以发现:小组成员找到了牙膏盒、衣柜、微波炉等很多长(正)方体实物,测量了妈妈的化妆品包装盒、抽屉、长方体不锈钢蓄水缸、冰箱等的有关长度,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交流,灵活运用长(正)方体有关公式计算出了做化妆品包装盒所需纸板、做抽屉所需木板、蓄水缸的容积、冰箱的体积等。

像这样,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实践,缩短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而当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他们则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这样的实践活动完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活动中,孩子们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数学思维特别活跃,数学交流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三、开展创造性实践——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创造性实践是人类实践的高级形式,是以探索为动力、以创新为目标的实践。创造性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由实践目的创造性向实践结果创造性不断现实化、对象化的过程,也是由观念创新向实践创造不断递进深化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新知后,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运用学到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从中亲身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乐趣,领略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如当学生学习了比例尺,掌握了平面图形有关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小设计师”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分小组对学校的建筑物、花坛、绿地、操场、篮球场、校道等进行实地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再利用平面图形和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最后绘制成校园平面图。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和计算中“重组”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责任编辑 罗峰

猜你喜欢

所学创造性课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小满课外班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我的“课外老师”
非所学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