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简、活

2013-04-29冯家传

师道·教研 2013年9期
关键词:储蓄罐语文课预设

冯家传

梁实秋先生说得好:“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我们始终要坚守“真、实、简、活”这块阵地,努力构建真实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还小学语文课堂原色。

一、弃假,求真

1. 表达“真我个性”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过“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学习缺少真个性的抒发、真我的表达,总是在揣摩教师和文本所期待的“答案”。

曾在学生的诸多习作中看到过文章的“尾巴”。

不倒翁的伟大精神:“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难题,怎么也做不出来,这时我看到了不倒翁,心想,它不管倒下多少次,总能站起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呢?于是我终于解决了这道难题!”

储蓄罐的特异功能。“我刚想出去买冷饮吃,这时我看见了桌子上的储蓄罐,它对我说:‘不能乱花钱!我惭愧极了,便不去买冷饮了,把钱放进了储蓄罐。”

不倒翁能鼓励我,储蓄罐能劝告我……儿童的天真烂漫销声匿迹,显得那么沉重,那么矫情。这跟我们教师习作课堂教学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认态度不无关系。

习作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讲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在阅读教学中也一样,必须揭示文章蕴含的道理,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感,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而不是故作矫情。这才能促学生真正成“人”。

2. 把握“文本价值”

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但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两者的关系对立起来,更多重学生多元的体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如果这样,定会使语文教学“南辕北辙”,迷失方向。因此“本体价值”不能淡化,更不能剥离。语文课首先要追寻本真价值。

作为一篇课文,它的主题一般是相对明朗的。如《去年的树》所要表达的是诚信:鸟儿信守承诺,去年答应要给树儿唱歌,今年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树,哪怕已经做成了火柴、已经化为了火苗。这是课文的核心。笔者曾多次听过《去年的树》的公开课,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感悟到什么。学生有的说:“我体会到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有的说:“我体会到了乱砍滥伐树木,破坏了环境,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环境”;有的说:“我体会到了鸟儿的真诚”;有的说:“我体会到了树木的伟大,他为了人们能点燃油灯,宁可牺牲自己”;有的说:“我体会到了真情难找”。显然,对文本价值的感悟,有深有浅;有对有错。这对学生而言,是正常的,毕竟学生的语文基础、思维品质有所区别。但是老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上述表达统统予以肯定,完全放弃教师价值引领的责任是值得反思的。

导致这样放弃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自己本身对文本主旨的把握不够准确;有的虽然心里有谱,但却引领乏术。语文课中对文本价值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含糊。语文教学中还学生选择权利,听学生独特的声音,不是形式上的“喜欢哪段学哪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做到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文本价值的有机统一。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中,有学生认为狐狸很“聪明”;在学习《井底之蛙》中,有学生认为井蛙肯讲“真话”。从批判精神的培养来看,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此类认识必须通过师生对话,正确引导。

二、弃虚,求实

我教《詹天佑》一课,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字形铁路设计是否科学;然后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如何能缩短工期”的问题。虽然学生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但我们是否应该追问:这是一节语文课还是一节自然科学课?如果是语文课,那这样的讨论学习荒废了学生习语言时间和时机,文中那些生动又准确描写开凿隧道的词语,学生学习口味和体会了吗?举世震惊的“之”字形铁路时所表现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领悟到了吗?课堂上看似热闹,但实际是虚的。试问这样的课堂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实效?

语文课应注重实效,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深厚的魅力,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面对语言文字,专心致志地加以揣摩、品味、推敲、鉴赏,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

例如,我教《荷花》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个别读说)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句子)

师:你觉得哪个词写得特别美丽?

生: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美在哪儿?

生:我只觉得“冒”写得美,但说不清。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一读,悟一悟。)

师: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我抓住一个“冒”字,用换词这一基本手段去比较,用合理的想象去补充文本的空白来让学生体会品味,“冒”的神韵,而不是生硬呆板地说“冒”好在哪。这样就给了学生语言实践机会,语言学习就扎扎实实,凸显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删繁,求简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准确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剪裁,大胆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例如,我教在《一夜的工作》的教学中,抓住“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一词,“牵一发动全身”,先让学生想象宫殿式的房子原来有什么陈设,再想象一个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应该有什么陈设。学生在对比体验中深切感受周总理“极其简单”的办公条件却“极其不简单”的精神。课堂教学结构也显得极为简约。

四、变固,求活

求活,让语文课活泼和谐、动态生成。语文课堂上需要预设的不仅仅是环节和步骤,更要为学生预设更多的空间和时间,预设自读自悟的舞台。预设只有真正从学生出发,才可能生成智慧,生成有效的课堂,生成知识与能力,生成生命的精彩。例如,我教《清平乐.村居》时,就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成中结合预设。美丽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预设。“词中哪些词值得细细地品一品?”这样的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寻求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说出“醉”字需要品味,教师顺水推舟,辩证统一地进行教学,使诗句“醉里吴音相媚好”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得以充分地展现。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储蓄罐语文课预设
老寿星储蓄罐
储蓄罐里的秘密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制作储蓄罐真有趣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