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3-04-29叶效光

师道·教研 2013年9期
关键词:纪律德育意识

叶效光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传统的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以循循善诱的教导为主,而学生表面的“接受”和实际的“行动”存在着很大差距,无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体育课程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有鲜明的集体感,且能充分反映学生个性特征,相比于其他的学科,它更能在团体活动中规范学生的行为,有效进行知行转化,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高尚品德。

一、通过体育课程,强化学生纪律意识

道德认识只有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且在连续、反复的训练中,不断巩固、成为习惯,才是品德真正形成的标志。体育活动课程能够有效克服学校德育工作“重说教、轻训练”的缺点,在具体的活动中纠正初中生存在的言行脱节问题,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体育课程田径及广播体操等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立正、报数、整队时,对学生要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在身体练习中克服个人欲望,不能因个人的特殊行为影响整个班级的进度。同时强化学生的纪律和自觉意识,并告诉学生如果没有纪律的约束,整个队伍就会是一盘散沙,教学将无法进行。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不断强化。人的行为形成与强化有直接关系,而正强化的作用尤大。因此在提出要求后,要经常检查和督促,对于能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励和推动学生不断重视和巩固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并逐渐转化为习惯。

二、组织体育比赛,培养竞争合作精神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一直是体育赛事秉承的原则。竞争与合作也会是当今世界的基本趋势,新世纪的人才应该敢于竞争,不断的超越自我,同时又要学会合作,明白合作才是生存的王道。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明白这一道理,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会竞争与合作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程的球类教学过程中,组织篮球赛、排球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到,每一个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大家彼此合作,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最终赢得比赛。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强,离开了群体的帮助,也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宽容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绝不允许施加报复。如果裁判有漏判、误判的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学生通过将老师的说教付诸于行动,并切身得到一些感受,才能真正使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得到提升,这种德育教学方式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

三、开展分组轮换教学,培养互助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当教学内容比较多时,可以采用分组轮换教学的方法进行,不仅能够节约课堂时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互助的品质和耐心。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然后不同小组互相交流,帮助其他组的学生进行学习。在体育课上,教师让A、B、C小组分别学习50米加速跑、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之后,由A组学生担当小老师,一对一地教B组学生如何掌握50米加速跑的要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帮助”和“被帮助”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要有耐心去帮助同学学习新知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互助的优秀品质,并让他们明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只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广为传递,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同时注意把集体培养与个别训练相结合,既有集体的统一要求,又要根据个别差异,从个人的特点出发,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四、实行轮流值日,培养劳动和服务精神

现阶段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父母的宠爱,在学校有老师的关怀,很少知道劳动的辛苦,也没有服务他人的意识。因此,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增强服务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体育课上,对于场地的布置、体育器材的领用、归还等都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教师可以以此为条件,来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服务意识。可以在班里设立轮流值日生一职,由班级学生轮流负责器材的借用等管理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并感受到为大家服务的成就感。劳动训练要与说理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自觉,而不是盲目、机械地让学生去做一件事情。

责任编辑 罗峰

猜你喜欢

纪律德育意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