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导入方法谈
2013-04-29邱辛华
邱辛华
清朝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意思就是要一下子抓住读者,使其爱不释手。政治课堂的导入也应是如此。精彩的导入,会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巧妙的导入,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独特的导入,可以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别出心裁的导入,可以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万事开头难”,如何设计出合适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学习政治,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自觉积极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呢?
温故引新法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也就是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一举多得,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温故的内容应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或进行对比,或进行“连珠炮似的提问”“突如其来的提问”,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讲述《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可以先复习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再引入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讲述《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时,可先复习“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有关内容,再引出“依什么法”,让学生更加了解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是依何种法。
文艺感知法
文艺的方式很多,如音乐、影视、诗词等等,以其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而给人强烈的视觉和听觉震撼。其中,最直观的是图片和音像制品,比如播放一段录像视频,能够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一段如泣如诉的音乐流淌出来,哪怕没有歌词,也能让人感受到乐曲强大的感染力,达到“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一般来说,课堂引进文艺作品,可将学生导入到历史场景中;可让课堂现场有强烈的震撼力,更容易让感性认识、可塑性较强的初中学生接受和喜爱,活跃课堂气氛;可激励人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上“一国两制”的内容时,可以播放视频《东方之珠》,学生耳边回荡的是悠扬动听的歌曲,眼里看到的是香港一片繁荣景象,这就可以让学生进入到中国实施“一国两制”政策的来源及效果,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效果良好。
设疑导入法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他们的求知心理,急切了解新课内容。比如,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时,先说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经济制度,即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那时私人不能拥有生产资料,国家的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要国家统一计划安排。再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样的经济制度没能推动中国的发展?这样的导入显然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一方面会分析旧经济制度的不足,另一方面又会分析新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高效性,教学就达到了应有的效果。这样的导入,把看似枯燥的内容放到一个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使原来平淡的内容变得生动,突破了传统思维的求同定势,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直观教具导入法
政治教具主要有视频、仿文物、图片等,可直观展现政治事件和相关政治人物的形象,给学生以生动的视觉感受,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政治教学提供宝贵的素材。在学习《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一课时,可先播放“井冈红旗”“长征会师”和“延安大生产运动”的视频,以视频引问:这些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由此导入新课。再如讲述《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时,展示一系列的科技成果图片,如卫星、运载火箭、超级计算机、载人飞船等,以此引出:“这些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中国的发展可以离开科学技术吗?”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会迅速努力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由此进入新课。
“开讲有法,但无定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导入都要注意:所用方法和材料要切合教材内容实际,要与课文内容或历史史实相关联,不能牵强附会;方法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切不可千篇一律;设计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语言要精炼。古人有诗云:“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教者本是裁剪手,妙手剪裁成新衣。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政治教学导入新课,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握好它、运用好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把政治课讲透、讲活,使之魅力无限。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