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文化,团队成长的隐形翅膀
2013-04-29李小青
李小青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产生1+1>2的团队协作效应。
第一步:规划长远,制度明确。为培养、打造了一批有业绩有知名度,影响力的名优教师,我们先后规划实施了“一、三、五工程”和“名师带教、合作促教项目组”等工程。
第二步:以人为本,爱中共荣。将制度管理和人心管理有机结合,把学校的品牌效应与教师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注意满足教师发展要求尊重的需要,发挥长处,合理授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名优教师的潜力。
第三步:名师引领,全员提升。其过程经历了“专业锤炼一团队学习一合作共赢”三个阶段。
一、专业锤炼——宝剑锋从磨砺出
“名师”培养是队伍发展的最高目标,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朝着“七个一”的目标努力,即:树立一个好形象,练就一流基本功,熟练使用一套电教设备,精通一科教学,创出一流的好成绩,总结一套好经验,获得一流的教改成果。以上七项内容促使教师苦练内功,争当骨干,争创名师品牌。学校采取分层、分学科进行培养的策略。重视活动引领,使教育教学岗位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每学期分主题,有所侧重地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经验交流会”、“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名师展示课”、‘首席教师示范课观摩、常态课开放周、青年教师学科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学校着力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推进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力,坚持不懈地利用活动带来的影响力,组织学科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科骨干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分学科、分层次的名师梯队。
二、团队学习——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始终不渝地沿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思路,总结和提升经验,有计划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具体从以下四方面入手:①抓住一个“学”:即组织教师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体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科研意识;②体现一个“导”:即对教学中存在畏难情绪的教师进行疏导,对业务不熟练的教师进行指导,对学校教改方向和学科教学思路进行引导;③突出一个“研”:即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针对部分教师整天埋在作业堆中,不善于研究、总结和提高的现状,学校充分发挥教导处的导向作用、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④做好一个“结”:即通过教学质量分析会、教改经验交流会等,认真总结,积极交流,以推动学校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在全校教师中创设“团队学习”的文化场。
1 静下心读书,潜下心育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了让读书从一种学习形式转化为一种学习氛围。近几年,学校一方面投入资金,购买学习资料,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成立“涵泳”读书社,精心组织读书交流会,将教师个人的研读与集体的分享相结合,把教师个人隐性的学习变为大家共有的、开放的经验。久而久之,教师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的学研氛围,全校上下形成了“团队学习”的文化场。
2 进得了课堂,讲得出名堂。课堂教学既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良好途径。为此,学校从促进教师成长、提高专业素质的角度出发,实行分主题、全方位、广泛参与的教学研讨方式。凡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的骨干教师都必须有详尽的说课稿,能结合课标、教材和学情特点进行反思性分析。让“名师”不仅进得了课堂,还要讲得出名堂;带动全体教师不仅会上课,还得会听课,会说课,会评课。
三、合作共赢——万紫千红春满园
学校注重引导青年教师在团队协作中共同提高。组织开展的“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强调以教研组为备课团队,一人参赛,全组参与。最终评选出的优质课,授奖范围不仅局限于作课教师本人,而是该教师所在的学科教研组。这一形式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团队学习,共同提高的积极性。教师参与热情高,研讨氛围浓。在学校的各种展示、各种活动中,总是以组为单位,组内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补台,使每位成员都能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这就是团队!老师们把好的“教学设计”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把先进的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在相互帮助和借鉴中获得共同提高。在磨砺和交流过程中,总有一些老师崭露头角。带动一大批教师向前奔跑。一直以来,学校都不遗余力地抓住机会,把一些优秀教师推出去,再通过他们的成功,在更大范围内带动教师的成长进步。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