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课”需要“上课”

2013-04-29侯金燕

亚太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主课科目中考

侯金燕

编者按

单调的知识结构培养不了高素质的人才,单向的思维方式严重阻碍少年儿童独特的幻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单纯的知识营养极大妨碍了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单薄的基础知识不利于终身学习,单方位的教育模式违背素质教育规律。

尽管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所有课程无贵贱、主次之分,它们在道理上应该同等重要,地位平等。但是在很多地区、很多学校,情形却又很大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应试教育一直唱主角,能够直接参与考试评价,尤其参与中考,且和教师的教学业绩挂钩的课程——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就是所谓的“主课”。而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不参与中考,或参与中考占了很小的份额则被称为“副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对“副课”也逐渐重视起来,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副”上加“负”的教育怪像

眼下,许多学校较多注重“语数外理化政”等国家统一考试的课目。从课程开设、学期考核、成绩汇总都有明显的倾斜。比如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在某些地区或学校被叫做“副课”,形同虚设。许多学校没有专职教师,科程的安排大都有其他教师兼代。在上这些课时,教师们要么让学生自己看,要么干脆取而代之上成所谓的“主课”。这样的划分或叫法,折射出除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化学这些所谓的“主课”外,其余诸课均被轻视的怪现象。

无视副课,副课成了“搭头课”。有的学校,某些学科教师的授课量不够,就搭配上几节副课。学校领导为稳定“师心”,声明只看所代主课成绩,不计较“搭头课”成绩。因此,有“搭头课”的老师自然将主要精力花在主课教学上,根本无视副课的备、教、改、导。上“副课”时,常常讲无准备之课,或者也只是公布一下课后答案,很多课到最后是连试都不考的。

教师缺乏,副课成了“照顾课”。一些学校缺乏师资力量,要把年富力强的教师放到前沿主课阵地,而照顾年老体弱,能力差,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出勤的教师教副课。由于他们精力有限,或业务水平低,或不能保证应有的教课时数,致使副课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主课临考,副课成了“让步课”。以前,小学、初中毕业升学或评比性统考,不考副课。这样,每遇主课临考前夕,多数学校便空出时间让参考科目补课。上有所求,下有所效,对所开课无质量要求,“下面”乐得应付,即使副课教师想教好也可能无能为力。

因公误课,副课成了“自习课”。不少中小学的校长或后勤人员兼代副课,由于他们内政外交公务冗忙,时有因公误课。这时,只好安排学生自习,仅要求以不出教室,不打闹为宜,

绝大多数学生根本心不在焉,无收获可言。

无力顾及,副课成了“名义课”。因种种原因,有些学校无力顾及副课教学,课表上虽然安排了却无人去上,有的干脆冷置一旁,不去过问,使副课名存实亡。有的学校压缩了音体美、史地生政的课时,甚至干脆不开设某一门或几门课。更有甚者,某些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强制性占用这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课。

应当承认,知识是无所谓主、副之分的。各学科之间虽有区别,但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进而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现在人们之所以有主、副课这个概念,主观上是为了强调语文、数学等课的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其它课相对而言则有专业性。而实质上,对中小学生来说,所有的课都应当是基础课、主课。只有在中小学时期学好了国家确定的必修课、选修课,才有可能为将来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科技人才。因此,不重视副课教学和中小学生极度缺乏应有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体育知识、劳动技术知识等的结果是十分有害的。

反“副”为“主”的教育努力

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怪异现象?是这些所谓的“副课”不重要,还是人们认识不够?其实真正的要害所在“中考高考这根无形的指挥棒”从中做祟。在没有找到更为科学可行的办法之前,这种制度仍将长期存在。关键是我们将选择怎样态度来面对它?是任其萎缩不闻不问,还是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呢?显然“副课”既然同和“主课”出现在新课程中,那么它们同样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抛开考试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客观公正还原所谓的“副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首先,教育者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模式。上到校长、教师,下到学生,家长,不自觉而又同时把所学科目做了心理化分,即所谓“主课”与“副课”。凡升学必考的科目是“主课”,不进行考核的是谓“副课”。如若仅限于概念区分也不足为奇,真正危害在于科目的“身份界定”,即而有了“等级待遇”。重视“副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拥有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之相适应;开好“副课”是学习规律的内在要求,“副课”是完善独立人格、调动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科目;开设“副课”是教育宗旨的客观要求,教育的宗旨在于“以人为本”,教育不排斥考试,同样也不排斥培养各方面的人才;重视“副课”是“主课”发展的必然要求,琅琅的书声是学校的一部分,优异的成绩是学校的一部分,动听的歌声、矫健的身影同样是学校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次,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课程计划。“副课”既然是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就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作用,执行者不能掉以轻心,不宜厚此薄彼,这是一个责任问题。不管语数外,还是音体美,都是素质教育新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这些课都要由专业的老师来上,而且不可以用任何理由挪用或挤占。学校是释疑解惑的场所,是培养铸就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充满欢乐、放飞希望五彩缤纷的世界。学校要发展,学生要成才,如果只满足于中考高考所限科目,那么学校肯定不会发展,所谓的人才,也是缺乏品味的人才。要想彻底做到“主课”平等,还必须做“副课”根除两者的界限。教育跟着社会走是教育工作的悲哀,只有教育引领潮流发展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只有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各科的特点和价值,树立学以为用的思想,放下“副课”的传统偏见,“副课”才能走出“主课”的树荫,真正“重见天日”,教育才能全面发展。

再次,教育部门对于副课教学要有明确的标准要求。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知识匮乏爱好单一,不能整合各科知识的人。科教兴国战略不是喊在口头上的,而应付诸行动,渗透在我们中学课堂上。所以我们不仅要抓传统的科目中的主课,也要抓传统科目中的副课。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所属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作认真检查,轻视副课教学的责令改正;有具体困难如缺少师资等问题的予以研究解决;评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宜主、副并重,追求整体的综合的水平和效益。学校对于配备任课人员、备课、讲课、作业、考试及教研等一系列工作,学校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领导须经常倾听学生的呼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为防止有些老师混课堂,学校应加大检查力度,制订监督措施,尤其对所授课的结果,要奖优促劣,力争达到一定的层次;学校不仅要开设规定的副课,还要针对地方实际情况,研究校本课程,开设更多的不入流的副课。

何谓素质教育?简言之,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心理、文化、品德、理想等诸方面的素养都得到良好发展,成为跨世纪的高素质建设人才。所以,素质教育重在基础素养,应首先从求学期的中小学学生抓起,使木水之有本源。否则,将事倍功半。应当承认,知识是无所谓主、副之分的。各学科之间虽有区别,但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进而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现在人们之所以有主、副课这个概念,主观上是为了强调语文、数学等课的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其它课相对而言则有专业性。而实质上,对中小学生来说,所有的课都应当是基础课、主课。只有在中小学时期学好了国家确定的必修课、选修课,才有可能为将来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科技人才。因此,不重视副课教学和中小学生极度缺乏应有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体育知识、劳动技术知识等的结果是十分有害的。

(责任编校:蓉莞)

猜你喜欢

主课科目中考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主课“副课”的说法不科学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将党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作为团干培训主课的思考——兼议团校的教学改革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你说的,他想的,我坚持的……
小海波的故事之老师,请你给我加1分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