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心智 感悟语文之美
2013-04-29杜军伟
杜军伟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实质还是在为了学生的发展,语文应该是开启学生心智的学科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抓住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让学生从感悟语文的美中启迪思想、提高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和谐;尊重;合作共享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更认为语文是一门美的艺术,学习语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各种艺术都有共同的特性——协调,因为协调就是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协调就是在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环境中更能与教师一起欣赏语文的美。
多年的课堂教学,让我有很深感悟:
一、相互尊重,共建师生和谐的轻松课堂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美的言语、美的行为、美的文字无不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课堂上亦然,和谐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必定能够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容易在心灵上达到沟通,这样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他们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角度,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大胆启发,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徜徉于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共离合。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探求、一起发现,这样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相互协作,创设学习方式的合作共享
魏书生说过:“语文”就是“语语”“ 文文”。说白了,语文就是读与写的紧密结合。所以语文课堂离不开“语” 与“语”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我们在学习李乐薇先生的《我的空中楼阁》时,学生对开篇第一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 “眉黛”从色彩方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有的学生认为“眉黛”一词还从形状方面写出了山的蜿蜒起伏的形态,还有的学生认为 “眉梢的痣一点”则刻画出了小屋在山脊上的位置和大小。一番讨论之后,达成共识:这样的比喻描出了山的万般情意,千般柔思。山如女子额上凝结着情思的“眉黛”,而小屋是为本已柔美难禁的她增了无限风情的那一点“美人痣”。这奇异的比喻激起了人内心深处遥远而广阔的情思。
三、诱导启发,以求教学过程的顺利流畅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积极向上、团结互助观念。学习中,我们在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切磋,互相讨论,这样才会出现不同见解之间的碰撞,以及对这些见解的探讨、研究,从而达到互相启发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让别人理解,也学会了理解别人,更学会了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对学生来说,这既是他们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一篇情理交融的散文,学生从文章中讨论出了在“平均海拔五千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的恶劣环境中,“高原的精灵”——“ 红柳”竟然“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透露出了“ 红柳” 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作者为红柳高唱了一曲颂歌,还从文章中讨论出了“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眶,怒向苍穹。”这让人触目惊心、无比伤心悲惨状况。红柳是用无言抗议,向人们敲响警钟!更让人欣慰的是,他们甚至举出了东北北大荒黑土地的流失、内蒙古大草原过度的放牧、淮河流域水资源严重污染、北京地区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我国沙漠面积的逐渐扩大、掠夺性的开采矿产资源、毁灭性的砍伐,以及蛇、青蛙、猫头鹰、麻雀、穿山甲、鱼等动物被大量捕杀……让人类面临着危机和挑战。最后总结出关爱生命,珍惜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四、丰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文学、人生、自然、科学诸方面的内容。课堂上,如果老师仅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缺乏思考,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一篇内容丰富、牵涉多个学科的科技说明文,学习这一篇文章时,先给学生看了两个材料:
故宮从大清门至太和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总长约1700米。其中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进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为横向广庭,舒展开旷。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由此可见,空间的对比变换,在故宫是一个典范。
——《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谐趣园简介:谐趣园是乾隆于1751年下江南时,看中了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在颐和园中仿其意而建造的,它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被称为“园中之园”。谐趣园由临水的十座亭、台、楼、榭和百间游廊组成。
——《故宫景点介绍》
学生讨论后,很自然地认识到在艺术创作中,许多艺术门类都有相通之处,比如书法、舞蹈、绘画、戏剧、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往往都注重虚和实的结合,而音乐、绘画、建筑设计等也往往既要有重复,又要有变化,本文谈的就是这一类问题。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间,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