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小麦区试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2013-04-29刘朝辉李江伟蒋志凯等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通径分析相关分析河南

刘朝辉 李江伟 蒋志凯等

摘 要:为了解高产小麦品种(系)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河南省2007~2012年冬水组区试前3名共57个小麦新品种(系)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位面积(666.7m2,下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大且产量三要素对产量(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的数值较大且接近,说明它们已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根据分析结果和河南省生态条件,小麦(半冬性品种)高产育种以选育多穗兼大穗型品种为主,同时稳定千粒重。

关键词:小麦;品种;产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河南

中图分类号:S512.03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9-0026-04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470×104 hm2,约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20%,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4,且以半冬性小麦品种为主[1]。我国粮食增产因素中良种贡献率超过40%[2],培育高产新品种能够有效缓解人口持续增加和土地减少的矛盾。前人对此进行过较多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3~15]。本研究以2007~2012年河南省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前3名共5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研究,探讨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产量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以期为河南省小麦高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07~2012年6年度河南省冬水组小麦区试前3名共57个小麦品种(系),数据资料源于《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汇总》。

1.2 试验方法

河南省冬水组小麦区试地块要求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常年公顷产量8 250.0 kg。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试验区四周设不少于1个小区的保护行。参试品种(系)公顷基本苗210.0万~240.0万株,对照种2007年前为豫麦49,2008年以后为周麦18。

1.3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DPS v 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

由表1可知: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说明各育种单位在现阶段选育小麦新品系时,首先考虑到

2.2 产量三要素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表2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y2=0.3532**),且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次之(ry1=0.2181),千粒重与产量相关程度最小(ry3=0.2057)。这说明穗粒数是这些高产品种(系)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由此推断河南省目前生态条件下,要实现新品种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增加穗粒数较易获得,而依靠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相对较难,因为千粒重已经达到(X3av=45.13 g,X3max=53.2 g)高水平。

由表2还可看出,产量构成三因素互相制约,其中,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对穗粒数(r12=-0.4532**)和千粒重(r13=-0.4432**)限制较大,说明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会严重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呈较小负相关(r23=-0.1604)。这说明,在河南省目前种植条件下,小麦高产育种很大程度上要注重选育一定群体上(X1min=30.6)的大穗型新品系,即多穗兼大穗型品系。

2.3 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偏相关分析

表3表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的偏相关程度最高(ry2=0.8075**),单位面积穗数次之(ry1=0.7983**),千粒重最小(ry3=0.7618**);三者数值比较接近,特别是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这说明河南省近年育成的高产小麦品系已在较高水平上协调了产量三因素的关系。从表3中还可看出:单位面积穗数对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极显著,且为负,说明选择合适的单位面积穗数在高产品系中至关重要。

2.4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三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说明它们对产量都有直接的正效应;如果控制其它因素不变,提高其中任何一个均对产量起到积极作用。其中,以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最大(Py1=0.9917),穗粒数作用次之(Py3=0.9300),千粒重的作用最小(Py2=0.7944)。

从间接通径系数看,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其中以穗粒数通过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千粒重通过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次之,单位面积穗数通过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大,穗粒数通过千粒重和千粒重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小。这说明,若小麦群体过大,会影响穗粒数增加和千粒重提高,继而影响产量的提高。因此,在高产小麦品系选育中,成穗较多、穗重较高的品系更易获得高产。

2.5 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数量关系,以产量Y为因变量,以单位面积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逐步回归,得到最优回归方程为:

3 结论与讨论

3.1 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在小麦高产品系选育中,育种策略多元化,较多的育种单位更加注重选择大穗型品系。

3.2 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产量的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对小麦产量的作用较大,说明选育高产品系应在保证适宜穗数的基础上选择穗粒数较多者。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的偏相关和通径系数较大且接近,特别是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值,说明产量三要素已经在较高水平上达到了协调。根据分析结果和河南省的生态条件,小麦(半冬性品种)高产育种应以选育多穗兼大穗型品系为主,同时要稳定千粒重。而山东省2000~2009年审定品种的平均单位面积穗数为37.4万[16],穗粒数为38.2粒,千粒重为42.4 g,说明其注重选择大穗多粒型品系,这与不同气候因子[17]、生态环境和选材有密切关系。

3.3 建立的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显示其关系极显著,偏回归系数也都呈极显著,表明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可用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产量。

综上所述,在小麦高产育种性状选择时,应重点考虑育种材料的有效分蘖数和结实特性,将成穗率和多花多实列为重要育种目标。千粒重对产量的正向作用较小,但在实际选择时,田间低世代对穗粒数的选择不易操作,对千粒重的选择相对较易,因此,在选材时,可选择大穗型材料,通过粒重进行淘汰。大穗大粒型品系在区试中容易取得高产,但是这类品系的适应性(增产点和增产率)有待于近一步研究。该研究结果与有关报道或同或异[2~14],这可能与试验取材及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不同、年度气候条件不同等有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通径分析相关分析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分析
烤烟追肥对光合效应与细胞液浓度的影响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精河沙区土壤酶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响应
毕节市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